“退不说我等为了这涪关费了多少心思。如今还没见到那秦某人的面,就这么贸然退去,某今后如何统兵。”孙策左右看了一眼,见无人注视这边,俊朗的脸上隐隐露出一丝苦笑,对程普说道:“德谋不是不知如今军中父辈老将,对当初某被逼龟缩在豫章之事颇多怨言。倘若一退再退的话”
“少主”程普自然明白孙策所言何意。孙氏老将当中,真正的江东人士其实不多。加上主少臣强,说道对于孙氏的归属感。已是有渐渐弱化之嫌。说实话,就算是他这隶属军中高层,效命几十年之人,其实能这般死心塌地的跟在孙策身边。多的也是顾念当初孙坚的旧恩。程普太明白孙策一边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一边大力提拔年轻将领的决心。只不过,眼下之事,却是已经到了直接关乎孙氏存亡的关键时刻,程普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眼前这位年轻的家主,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并非是退缩之语。
“德谋,若是有破敌之计。策洗耳恭听,倘若还是劝退之语。便不必再说了”孙策略显烦躁的挥挥手,止住了程普说下去的话,道:“且先听听公瑾的意思,某还真就不信他秦旭有三头六臂,能有这么大的能耐能有令我孙伯符退避三舍之能。”
“这少主还需三思才是”孙策的固执劲头上来,程普也是无能无力。只好点了点头,心中却是定下了主意。倘若是事情真到了一发不可收拾之时,就算是自己担上个冒犯主上的罪名,也要将孙策带离这是非大凶之地。
“伯符情况瑜已皆知,事有不殆,还请速退。”其实涪关东西两侧相距三百余步,说起来也就隔着有不到两千米的距离。一来一回快马的话,几个呼吸的时间就能打个来回。潘璋这番前去又走的颇急。孙策同程普说话的功夫,周瑜已经带着几个人随着潘璋来至到了孙策面前。
“公瑾你你怎么”孙策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这位幼年好友,结义兄弟,也会说出这等话来,心急之下,眉头皱的愈紧,脸上的不悦之色丝毫不加遮掩。
“伯符”同孙策相交已久,对自家义兄的脾气,周瑜也是门清,见孙策这般作态,周瑜也不着急,耐着性子对孙策说道:“兵者战危。决不可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这还是年少时你给我说的。如今秦某人已然带大兵来此,足可见萧关、丹阳郡之事已然失策。此番那秦旭记恨伯符你趁其攻略河北时攻袭吴郡、会稽两地,必然会有大动作以应对我等。瑜知本军兵士在人数、战力上,未必就会输给了那秦某人,只是担心既然丹阳有变,我豫章同丹阳之间又无险可守,以秦旭同那郭嘉等智谋之士周全的性子,会不会对豫章有所动作倘若豫章一失,我等粮仓危矣,此中厉害,伯符可须再三思量啊”
“豫章”要不说最了解孙策之人,当世当无人能出周瑜之右,周瑜之言,恰恰击中了孙策最为担心之处。豫章紧靠交州,米粮一年两熟,能让本是退守豫章的孙策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恢复元气,孙策可不相信秦旭会对这等宝地不动心。而且周瑜之言,恰恰正是之前孙策曾经对程普、潘璋两人说过的豫章同丹阳之间的短处,在刚刚乍听秦旭出现时,孙策第一个念头就是豫章会不会遭难。此刻被周瑜再次提及,孙策本是不渝的脸色,也渐渐被凝重所代替。
“少主,韩当、黄盖两位将军派来援兵了”正当孙策天人交战。为是退缩回豫章保存实力,还是继续在这里同秦旭死磕而由于时,突然听有兵士传报。
“义公和公覆派来援兵”孙策脸色登时一喜,却又被浓浓的疑惑所代替,问潘璋说道:“德谋,文硅,某之前令你等去调兵之事,你等这么快就办好了这才区区一个时辰”
“不好伯符快退豫章那秦贼的真正目标竟是豫章”周瑜本在听到本军援兵来时便是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孙策,眼眸中不安之色十分浓重,再听了孙策这番问话,脸色登时大变,也顾不得再同孙策解释什么,急急说道。
第四百六九章豫章之属上
周瑜号称一步三计,绝非浪得虚名。只将孙策的话听了半句,便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关窍所在。
孙策所据的豫章,地处岭南之左,毗邻一向奉行闭关政策的交州士燮和刘表鞭长莫及的荆南四郡,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又兼多产粮秣,除了人口少了点,又有山越为祸之外,单从军势上来讲,着实是个极佳的养兵之所。
之前周瑜为了破解孙策孤困一地的死局,用本郡所产的粮草及山越人难以企及的铁器为礼,同横亘在豫章郡同丹阳郡之间山脉中的山越宗部取得了联系,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为孙策募来了一支万余人的山越青壮蛮兵为羽翼。这些蛮兵,在颇为知兵的周瑜眼中,也许在地势平坦的战场之上,以其颇为糟烂的军纪和根本不成阵型的兵势来讲,或许连中原最次的骑兵一个冲锋都未必能够抵挡的住。可若是换做了在江东,特别是在岭南左近这多山的地形中,这些蛮兵真可谓就是如鱼得水一般。那些修建在地势险恶的山势中的关卡,或许对朝廷官兵来讲,皆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可对这些自幼生长在山林之中,跋山涉水如履平地般的蛮兵来讲,想要借势攻袭,简直就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容易。
依着周瑜所料。本是刘繇亲自率兵镇守的萧关,本军本就不过万人左右,在被周瑜派人“说服”的严白虎父子两万大军的强攻之下,再加上由宗帅祖郎所率的五千蛮兵襄助。有十天时间,在秦旭成功解决了广陵之事到来之前易主,根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