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领导喜欢起用平庸的下级,以双方能力的差距来凸显自己的才干,却往往会使自己变得更加平庸。
可以和群众打成一片,但不能与副手打成一片。
在上级面前可以为你的副手的过失承担责任,但关起门来一定要让他知道你的厉害。
可以把你的副手当成朋友,但不要让你的朋友去做你的副手。
上台几乎要站着,找人谈话要坐着。
训话不如对话,对话不如谈话。
可以向上级请教,可以向专家请教,最好不要向下级请教。
有的领导通过规章制度,使副手赤手空“权”,使下级有职无权;把大家放在制度之下,把自己放在制度之上;把大家放在责任之内,把自己放在责任之外;想方约束别人,设法方便自己;努力管死别人,尽量放活自己。
领导在位的时候,他的讲话总是十分重要的;到下面视察、检查,总是会受到热烈的欢迎,使下面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向领导汇报、请示,得到的指示总是非常宝贵和及时的;下面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功劳首先得归功于领导的英明正确和巨大帮助。然而当领导不在位又如何呢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一二把手之间处理不好关系,背黑锅的总是二把手,这已经是官场共识。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主管行政或者业务的二把手是很难当的,除非他最大限度地放弃个人意志,要不就消极怠工,故意无所事事,故意制造矛盾,等着调离或者听凭罢免。如果他太投入,太有想法,太有能力,太有威望,就有可能引起意料不到的猜疑,甚至让人觉得有政治上的野心。有时候优秀并不是绝对的好事,而恰巧是姣姣者易折。
一把手单独向上级评价班子的其他同志,是正常的汇报;而其他成员在背后议论一把手,是犯忌的。即便是向上级反映情况,也有可能被看作是不安分,甚至有可能被看作是非组织行为。认真地说,只要出以公心,班子成员之间的非原则摩擦应该可以通过坦率的交流来解决。但那常常只是一种理想。权力本来是一种社会责任,却常常被当成个人价值。因为行使责任而可能引起的权力敏感,常常被当成对个人价值的冒犯。这又常常是最不能接受的事情。
任何一个单位,一二把手之间都存在矛盾,存在权力之争,外人很难插手。
国人当官,最忌讳“副”字。“副”字无论哪一级,不仅待遇不如正级,永远戴不上“一把手”的桂冠,听起来也不顺耳,有“贬值”之嫌。好在官场有个“潜规则”:都会顾及副职的面子,下级、同级、上级在口头上会主动“删”去副字。这点面子在出差、开会、交际等场合,尤其注意给足。
“副”字虽然与名利有关,必然出现“副”转“正”的激烈竞争。这里的学问就更大了,聪明机灵的一般会从贴近领导、提高业务水平、搞好同事关系这三方面打造自己,谓之当官“诀窍”。若排除用人不正之风,跑官买官,有以上三种能力的人,多则三五年,少则一二年,就能被“扶正”,乃至“更上一层楼”。官场级别,历久弥新,代代相袭,奥妙无穷,深不可测。值得有识之士研究。
多数情况下,副手并不想把和正手的关系弄僵。如果正手能尊重反副手,肯于听取副手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真正行使职权,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一把手都是独裁者,什么事情都自己决定,根本不把副手们放在眼里,什么事情根本不于副手们商量,副手成了摆设,甚至成了出气筒,这让副手心里难以平衡,就生出许多事端。
其实,凡是正副手之间闹矛盾,主要责任往往在于正手。一把手常常对副手心怀猜疑,副手工作出色一些,他认为有压过他的可能,便处处提防;副手如果工作平常,他又疑心副手在泡自己。副手周围有几个得力的人,他怀疑副手在拉山头;副手事事向自己请示,他又认为副手没水平;副手如果不事事向自己请示,他又认为副手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弄得副手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天长日久没有不产生矛盾的。
中国有几千年的专制传统,这些传统中常常充满心计、权谋,与民主社会的要求南辕北辙。民主社会限制个人独断专门行、为所欲为,要求尊重多数人的意见,不允许为官者为个人谋私,使丘陵处于监督之下。中国的许多正手与副手之间的冲突,其实是民主与专制的冲突,所以,要想消除正手与副手为敌的现象,只有真正实行民主,否则,这种现象不会消失。
出了事故撤消副职官员的职务,已经成了中国官场的一个模式。但是仔细考察一下政府正副官员中责任和权力的对应关系及其引发的效应,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
不管是在法制制定、政府行政、企业经营、公民自律等哪一个领域,都应该体现出“责权对等”的原则;一个公民,如果没有给他任何权力,他就没有负担责任的义务,也没有负担责任的条件、能力和积极性;你想要他负担责任,必须首先给予其权力。有几分权力,就负担几分责任。
人事权和财务权是目前行政机构的权力核心,都掌握在各单位“一把手”的手中,按“责权对等”的原则,他应该对单位负“核心”责任。但事实不是这样,一把手往往把各项工作一一分工给每个副职,声称自己全面负责,实际上是个“甩手掌柜”;出了成绩是自己的,出了问题是分管领导的。而副职一点权力也没有,怎么能抓好工作
如何处理好正副职之间的关系
副职对正职要做到“三不”:不越位、不越权、不越级。
服从而不盲从、尊重而不奉承、请示而不推委。
正职对副职则是:信任而不放任、爱护而不庇护、严格而不严厉。
副手的心事谁人知
做好一名副手有一句话说得好:要做到到位不越位;用权不越权;出场不炫耀;做事不抢功。副手应该成为一个桥梁,成为下级与决策层之间的纽带;成为倾听者;讨论者;传播者。
不论官场的大小,似乎都很难摆脱正负之间差别待遇的情节。通常副手的身份及执掌责任,多少有别于主管的机要幕僚。机要幕僚,单纯的只是主管的亲信,而副手是随着与主管亲疏关系的不同来定位的。
有的副手,真的是主管的左右手,他深受主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