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7(2 / 2)

董凡点了点头,便看着陈哥的动作了。

油纸很普通,就是常见的,但是包了一层又一层的,随着陈哥的动作,都已经三层了

“包的挺严实的,不知道有没有东西哦”陈哥一边继续一边说着。

小华和董凡都没说话,眼睛都不眨的看着陈哥手上的动作。

“咦,有东西”陈哥又解了一层,拿起来,便感觉到里面有东西了,当下就兴奋的说到,手上的动作也更加快了。

董凡和小华也都看着陈哥手上的油纸一层一层的解开,都快要停止呼吸了

“啊,铜钱”陈哥解开之后,里面却是一枚铜钱

陈哥把东西递给了董凡,董凡接过之后,便看着这枚铜钱。这是一枚黄铜做的铜钱,保存的相当完好,一面是蟠龙纹,一边刻着“宣统,一文,己酉,汴”等字样。

“这是什么钱币啊”董凡问小华道。

“应该是一枚试样币”小华也不是很确定的对着董凡说的到。

董凡摇了摇头,小华对钱币的了解在他之上了,小华都不确定,更何况他了

“嗨,管他什么玩意呢,拿回去让老爷子看看不就得了。”陈哥的话却是让两人都眼前一亮。

是啊,管他是什么了,嘿嘿,反正黄老也是闲着呗,咱不能让资源浪费不是

就在三个人准备下去的时候,下面传来了声音。三个人连忙下楼去,却是之前小华报警了

送走那些迟到的警察后,小华便说要把东西拿回去让黄老看看,董凡点了点头,正准备也一起去,却想起了自己还和那个“验伪”的家伙有比赛了。

当下便对小华说道:“你先回去吧,我还得去潘家园。”

“去哪做什么还淘宝贝呢”小华笑着问道。

董凡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会可比淘宝要难的多,不知道那家伙买了多少东西了,不过还在也就是一万钱也,到也不怕就看运气怎么样了

“别担心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要不要听”小华调皮的笑着对董凡说道。

见到小华调皮的样子,董凡心中也愉快很多了,当下就说道:“洗耳恭听”

“那你可感谢我小子,你可听好啦爷爷说了,他可以先借你一点东西撑撑门面”小华得意的说道,一脸期待的看着董凡。

董凡心中很是惊讶,没想到黄老会这样做,当下很是感动,正要感谢,却看到小华一脸期待的样子,便使坏的淡淡的说道:“哦,知道了”

“你怎么这样,我可是求了好久,不稀罕算了”小华见到董凡并没有自己相信中的表情,当下说完,甩手就要走。

“知道啦,谢谢你”董凡一把拉过小华,笑着说道,说完乘机在小华脸上占了一下便宜。

“混蛋你”小华嘴里骂着,脸上却是写满了高兴。

“好了,你先去吧”董凡笑着还想继续一下,却让小华躲开了,看着小华通红的小脸,心中更是得意。这朵花的妖艳,是为自己绽放的有什么比这还要让人得意的吗

小华把董凡送到潘家园后,便直接开车回去了。

董凡看了看,却是看不到燕伟的踪影,不知道那个家伙跑的哪里去了。看看时间,也不早了,不管怎么样,先把中饭吃了再说。

找了一家饭店,正要坐下,却是见到燕伟正在吃饭,董凡便笑着走了过去。

“吃饭呢”董凡坐了下来,看着对面的燕伟说道。

燕伟抬头一看,白了一眼,没理他,心中想着:你这不是废话么董凡见到燕伟没搭话也不生气,叫过服务员,点了饭菜。

董凡看着桌上放着一个被报纸包着的东西,就想打开看看,却被燕伟给拦住了。

“怎么想刺探军情”燕伟拿起东西,用不屑的眼光看着董凡说道。

“不是,我是想看看上面有什么新闻”董凡毫不在意的笑着说道。

燕伟看着董凡的笑脸,差点点就没气死。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董凡这样的。燕伟从小的环境就和董凡不一样,虽然他这人心高气傲的,但家教还是很好的,难得是能吃苦。只是见到董凡了,就想比试一翻,却没有想到董凡是这么的无敌

“想知道我买了什么吗”董凡见到燕伟不说话了,当下就神秘的低声笑着说道。

燕伟没说话,因为刚刚董凡要看他东西,被他说刺探军情了,要是他说了,那不也是一样了。当下就没答董凡的话,却是用耳朵用心的听着。

“给你看看”董凡说完,就把手往自己兜里搜去。

燕伟虽然不说话,但任谁都看的出来,他此刻就是认真的看着董凡的动作了。

“哈哈骗你的,啥也没有”董凡见到燕伟认真的样子,把手拿出来一摊得意的说道。

燕伟满脸黑线,当下就加快速度吃饭,他觉得自己要是在和董凡在一起,估计会被这家伙玩死

董凡的菜刚上来,燕伟就吃好去结账了,董凡一边吃东西,一边自语道:“一点幽默的细胞都没有”

吃过饭,董凡便不在混点了,他知道燕伟已经买了一样了,估计价格也不错,当下就在潘家园的地摊上到处穿梭了

也许是董凡的运气不错,过了一个小时,还真让他给遇上了好东西。

在一个处还算热闹的地摊上,董凡发现了一个,象牙做的蟋蟀罐,一手能握之,颈部和顶端似乎是用沉香一类的木制给装饰着,上面刻画有图案,正是一副:童子戏米勒

第二十五章各自的收获

蟋蟀也叫“蛐蛐”。现在似乎看来,玩蛐蛐已经不是主流了,老一辈的,基本上都知道这些玩意。玩蛐蛐那时候就是跟现在咱们年轻人上网一样,家常便饭董凡在大学也是听胖子说过他们家老爷子是个玩蛐蛐的高手,那一手玩的简直就是出神入化的,要蛐蛐叫他就叫,不叫也得叫

其实啊,咱中国人玩虫儿,早在宋代就盛极一时。斗蛐蛐,多为达官缙绅,贵妇阔少,富商大贾及纨绔子弟,而且还是很流行的赌博工具。大家都知道的南宋时期的权相贾似道就是一代的“蛐蛐高手”,到了清朝不但皇宫里玩,寻常百姓家只要有经济实力的,也都玩上一玩。蛐蛐是秋季长成,有“秋风起,蛐蛐叫”一说,所以,蛐蛐又叫做“促织”,意思是天气渐凉,人们该准备衣被了。每到这个季节,各地都挑着箩筐到北京去卖蛐蛐,所售价格不等,一些富户大款为了争买佳品,可谓一抛千金。他们斗蛐蛐,不仅场面华贵,而且赌注非常大,斗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