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僧看着寺庙外的兵将,长叹一声,道:“阿弥陀佛劫数啊”
“阿弥陀佛”另一个愁眉苦脸的老僧叹息一声,“佛门今日一败,恐怕在难有出头之日了此事均由老衲而起,老衲愿意领罪”
“唉此事乃是我等共同商议之后同意了的”另一个老和尚转着佛珠,颓然道,“那位太子殿下受了宋国公的蛊惑,一向对佛门无甚好感,而吴王礼敬佛祖,若是事成,自然是佛门兴盛,如今,天不佑我,我等还是自动出首,莫要连累僧众,也算是给我佛门留下些许香火吧”
东宫之中,李承乾闭着眼睛,靠在椅背上,紧锁着眉头,一副颓然的模样,李恪还是死了,可这还不是让他最伤心,他伤心的是,杜睿受伤,中了毒箭,虽然说,处理的及时,可誰知道结果如何,杜睿能不能脱此大难
一想到杜睿很有可能会因自己而死,李承乾便五内俱焚,杜睿是他的朋友,是他的知己,更是一向缺少兄弟亲情的李承乾,最为信任,倚重的兄弟。
承明啊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李承乾正想着,一双温软的小手覆在李承乾的头上,慢慢的按摩起来。
李承乾闻到了一股熟悉的花香,清淡而幽雅,睁开眼睛,道:“是京娘啊”
“殿下还在为宋国公的伤势忧心”武京娘也是满面忧色,她虽然恼杜睿不肯助他争夺太子妃的位子,可毕竟杜睿是她的姐夫,当初她还曾对杜睿动过心,要是一点儿情分都没有,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李承乾叹息一声道:“也不知承明此时如何了要是承明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如何像安康,汝南交代啊”
那么一个千钧一发的时刻,李承乾完全没想到杜睿居然会舍身来救他,他现在安然无恙,可杜睿却到了生死边缘。
武京娘忙道:“宋国公吉人天相,一定会没事的,几番征战,几经生死,都不曾伤了他分毫,一支小小的毒箭自然也不会将他怎样的”
李承乾叹道:“但愿如此吧”
武京娘又道:“殿下杨妃娘娘也自尽了”
李承乾微微变色,道:“唉都是何苦呢”
武京娘柔声道:“臣妾知道殿下心中难过,兄弟阋墙,这天家,又能有多少亲情呢”
李承乾呼出一口气,道:“说的是我也只是有些感慨罢了我现在也不求别的,只希望我的孩子莫要这般就是了”
李承乾有着这番期盼,当年的太宗有何尝不是如此呢
太宗在得知李恪已然身死之后,久久没有说话,好半晌才流下泪来,长叹了一声:“朕这究竟是做的什么孽啊”
几个儿子前仆后继的造反,实在是深深的伤害了太宗的心。
李恪决然地当场自刎身死,更是让太宗无法释怀,虽然近些年太宗对李恪有些疏远,可也是为了平息他心中的野望,对李恪,太宗还是十分看重的。
李承乾跪在太宗的床头,泣道:“父皇都是儿臣没能制住三弟”
太宗叹息一声,道:“不怪你,李恪的性子,一向倔强,即便眼前就是生路,依着他的性子也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对你低头的他做出了这种事情,除了这样,他还能怎么样呢”
“父皇,事已至此,伤心也是无益,还请父皇保重龙体才是”李承乾劝道。
太宗点点头,道:“杜睿如何了”
李承乾面带忧色,道:“听太医们说,性命虽然保住了,但是体内余毒未清,现在还在昏迷着”
太宗叹道:“承乾杜睿此子对你忠心耿耿,此次更是以命相救,日后无论如何不能再让他受委屈了克明啊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当年你立主先发制人,救了朕的性命,如今你的儿子又救了太子的性命,你们杜家人的恩情,朕只怕是还不上了”
一个亲王谋反,牵连其中的人自然也不少,尤其是佛门在里面起了很不光彩的作用,尽管推出了几个所谓主谋,但是,在朝廷的责难,以及舆论的压力下,佛门几乎是一下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同时还有好几个世家也是参与了其中,心情糟的不能再遭的太宗为此大发雷霆,这次没有了杜睿的劝说,太宗降下的处罚也颇为严厉,有几个根基稍浅的家族被灭了九族,另外几家,也是伤筋动骨,家族实力起码缩水了一半,很多暗的里地势力也被挖了出来,那几个世家的族长几乎要吐血了。
此外李恪被去了王号,杨妃虽然死了,也一样被贬为庶人,身后事寥寥草草的便完结了,太宗这一次看起来是当真气急了。
人们也不明白这到底是怎的了,从李泰开始,李佑,李治,李恪,怎的这么多亲王造反,这大唐的社稷究竟将会如何呢
第五篇风云第十五章是非功过
在华夏有史以来所有帝王之中,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是第一个被百姓真心称颂的人物,固然由于他的丰功伟业,也由于他本身具有其它帝王身上难以发现的美德,他治理国家的一言一行也成为以后所有帝王的规范。
在世的五十二年当中,太宗总共做了二十三年的皇帝,他不是华夏历史上得享帝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在他党政期间,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却是后来人无法企及的。
自十八岁开始,太宗整整经历了三十五年的军事政治生涯。
军事上,在起兵反隋过程中,太宗从太原延东河南下直捣长安。在统一的战争中,更是纵横弛骋数千里,他所表现的卓越军事才能和思想,可以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著名军事家相媲美。称帝登基之后,掩武修文,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关心民生疾苦,使得隋末即告破产的全国经济很快得以全面复苏。
在政治上,更是鼓励臣下进谏,虚心听取不同和反对意见,同时不论出身,大胆选拔起用才能之士,就像魏征,原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甚至几次出谋划策,要置他于死地,可当太宗获胜之后,却不计前嫌,对魏征委以重任,可以看得出太宗的心胸开阔,也正是有了这份胸襟,才有了被后世称颂不止的“贞观之治”。
一方面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的北方外患,另一方面则政治清明,最初全国死刑犯每年不过29人,后来也不过增加到290人。
此外,不论在文化提升,民族融合上,太宗也都有很大贡献,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无可讳言,太宗的一生当中难免也有瑕疵,像是“玄武门之变”,对子女的关系几乎重蹈高祖李渊的覆辙,以及晚年的独断、猜嫉和迷信轻向等,但是这些瑕疵并没有使他的丰功伟业因而减色。
对于太宗的评价,旧唐书有一句话很客观中肯: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
史书还称:太宗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神莫能测。
然而在杜睿看来,这个评价虽然有逢迎之嫌,然确实不为过。太宗所创造的功业,也确实称得上是千古一帝,若以后世人的眼光来品评的话,还可以再加上一点,那就是:他同时也是一个见识宏远、有勇有谋的军事家、思想家、战略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