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章(2 / 2)

乙班学生说完,重新强调一遍:“读书与做官,才是君子所为。”

许珍并不赞同。

她问:“你了解孔子的仕途吗?”

乙班学生骄傲道:“自然了解。”

许珍说道:“那你可知,孔子在成为中都宰之前,差点就要去叛军地方做事?你觉得去叛军地方做事,叫做当官吗?”

乙班学生面色差了些。

他一直觉得这是孔子的污点,非君子所为,此时听许珍提起后,便极力否认:“最后又没去成,谁知这事是真是假。”

许珍没把他说的话放心上,而是继续说自己要说的:“孔子既然愿意去叛军地方做事,便说明,他觉得不论去哪,只要能施展抱负就好,做官去哪都是一样的,追求的不过是一个权。”

乙班学生张了张嘴,一时说不出话来。

儒学在众人心中高贵无暇,传授的是仁爱与君子之道,可如今揭穿了,要做官,就是要争权,这一点令他受不了。

但他无法反驳,因为做官这论点,就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许珍见他没说话,便又说:“有了想法,你们才知道要如何治理。有了权,便开始治理。”

底下略微有议论声。

众人纷纷表示,自己有想法,就差权了。

许珍听见了。

她问说话的一名学生:“你有什么想法?”

那学生作揖笑道:“自然是天下大同。”

许珍问:“你若是有权了,打算怎么做呢?”

学生愣了愣,说道:“教化群众。”

“教化?”许珍说,“可现在大庆已经实行全民教化了。你觉得如今算天下大同吗。”

那学生又愣了会儿,憋着说道:“种、种粮,令百姓饱暖不愁。”

许珍说:“饱暖而后思欲,你确定这样下去,天下能大同吗?”

学生说不出来,最终讪讪坐下,不再言语。

周围学生大多是相同想法的,此时全部安静无声,听许珍发言。

许珍又问了那乙班学生:“若是你,打算如何当官?”

那乙班同学呆愣坐着,大脑全部的想法,都是学孔老夫子恢复周礼。

可他刚刚听了另个学生的发言,深刻意识到,如果自己这么说,肯定被这位老师喷的狗血淋头,便咬牙忍住了,仔仔细细思索。

他想了会儿,想到先前山长授课时候,说的大多都是某位大能当官时,如何提出政策,改善环境,造福百姓。

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什么了。

当初听起来再怎么厉害,如今回忆,似乎只是套虚假表皮。

乙班学生接连遭受打击,又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只能开口,干巴巴的说:“造福百姓,令人人都能‘贫而乐,富而好礼’。”

许珍哦了一声,又问:“那你想用什么手段去实现这个目标?让人人都念书吗?现在大庆已经这么干了。或是多种粮食,让众人温饱开心?”

学生傻愣愣的瞪着眼,瞪了有段时间,才憋出一句:“奏明圣上,令圣上定夺。”

许珍暗道:卧槽,这学生也太机智了,竟然还会甩锅给领导?

她问:“那若是有人故意阻止你,不让你上奏呢?”

乙班同学沉默,许久后道:“待时机到来,再上奏……”

许珍问:“若是和苏武一般,被贬后放牧多年,等不到时机呢?”

乙班同学说道:“上奏……”

许珍问:“你怎么只会上奏?这样圣上也太累了吧。而且你打算上奏什么?自己怀才不遇?让圣上提拔提拔你?”

乙班同学说道:“圣上英明,定然会知道哪些是忠臣,哪些是奸佞。”

这回不等许珍,旁边便又同学说道:“这可不一定,关南难民的事情,到现在都没着落呢!”

乙班同学脖子发红,一路红到了耳根,想骂那说话之人大逆不道,又觉得此事确实不合理。

最终他沉默着,什么也没说。

许珍见状,笑吟吟道:“依我看,你若不是当官的,而是商贩,实现你说的‘贫而乐,富而有礼’的可能性还大点。”

乙班同学已经说不出话,但还是咬牙问了句:“为何?”

许珍道:“因为大家都爱钱,你若是给他们钱,他们自然会照着你说的去做。”

乙班学生觉得许珍这是在羞辱自己,他十分生气,抬头瞪许珍。

许珍说:“当然,钱买来的不过是表面的罢了,我其实是认同你说的当官论的。”

乙班同学其实早就失去了斗志,如今忽然听许珍说认同自己观点,眼睛瞪的更大,不敢置信的看着许珍,想问问许珍既然认同,那先前是在说什么废话。

许珍不慌不忙,朗声说道:“在座诸位,这又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了。”

众人皆端坐。

他们虽并不把许珍当什么有学问的先生,却听懂了她刚刚那番话。

为官之道,究竟如何做官?是不停上奏?并非如此,但是到底该做什么,这位先生还未告诉他们。

他们在等待答案。

许珍却只是笑了笑,说道:“我信各位未来定能当上大官,因而想和各位说,你们要考虑到许多问题,如今当官的,曾和你们一样是学生,你们觉得,为何他们当官后,却还未实现天下大同?”

众人摇头,完全想不明白。

许珍道:“我也不知道,所以要等你们当上官后,才能明白了。”

她说完后拿着茶杯,起身准备去倒水。

刚踏出书堂,瞧见日晷还有一点点距离就到申时。

于是折回来,重新坐下。

在一片懵逼之中,她继续说道:“如今会读书的人这么多,圣上需要的,定然不是只会读书的,而是能和他一起谈论治国之道的。”

她看了看先前说话的那几名学生,恨铁不成钢道:“你看看你们,就会一句天下大同,造福百姓,这样的话若是过了殿试,你们打算大脑空空的治理国家吗?这国家会被你们搞成什么样?”

众人沉默,被点名的学生羞愧不已。

许珍叹了口气:“所以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

她话音未落。

李三郎慌忙起身,碰洒了砚台墨水,都努力抢答的说道:“多读书!”

李三郎先前被这么教训过,很自信的觉得自己肯定说对了。

然而许珍想了想,摇头否决:“不对。”

李三郎不敢置信:“怎么不对,你先去就是这么教我的!”

许珍道:“当官的话,只是纸上谈兵可不够,要多观察,多想办法,多去实践。”她说着说着忽然醒悟,起身道,“对啊,要多实践。”

实践,这可是她当年当老师的时候,一大浑水摸鱼的法宝啊。

将学生们带出去溜一圈,感受风俗人情,再带回来,这样一天的课就上完了。

她先前怎么就没想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