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连徐长生都不知道,李治做得有多好。
其实李治也就每天默不作声的帮着搬药物,但就是这种默默无声,不动声色,好不做作,才最是感动人。
所以接种的百姓,看到那个天生富贵的小身影,每天不辞辛苦的为他们搬药品,一言不发,没有任何怨言,他们还有什么好吵闹的?
李治的行为,的确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而河南道也开始传唱晋王李治的名字。
河南道实在太大,光是郡守府一个位置接种牛痘根本不够,随着时间推移,学生们培养出来的药品也越来越多,徐长生就让学生们背着药品,赶往河南道各地,分散开来接种牛痘。
学生们每天奔波,劳累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整个河南道,都是穿着一身白衣,带着白色口罩,白色手套的学生在到处奔波,人们也开始知道他们的身份,有的人也会主动送上食物和水,学生们也总是带着微笑,齐心协力,灾难终将过去。
原本惊恐的整个河南道,似乎都在这些学生的奔波中平静了下来,无人不道一声,仙宫弟子果然名不虚传,他们就是来救命的,到最后,几乎无人不知这些白衣学生。
百姓态度的改变,也让接种牛痘更加顺利的进行。
终于,所有的事情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除了崔府。
徐长生是守在孔老先生的床前,看着他离世的。
徐长生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想过他能救活已经感染了天花的病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将感染控制在崔府之内。
最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感染了天花吗?不,徐长生也十分清楚,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感染了,但他敢放出去一个吗?他不敢,他不敢用整个河南道百姓的性命来赌。
徐长生一直觉得在大义面前,他没有做错,但看着这位铿锵的老人无怨无悔地死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心里还是十分的难受。
徐长生看向温老太医,当初我是不是就不应该将这东西弄出来。
温老太医也发现了徐长生的情绪有些不对,说道,孔老先生临走前,不是还夸奖你,为整个大唐解决了天花之害,功在大唐,功在千秋。
徐长生有些茫然,功在大唐,功在千秋,他当初也是这么想的,哪怕崔家的人都死了,他也无需在意,但他想不到的是,将孔老先生这么一位铮铮铁骨的人牵扯了进来。
徐长生有些颓废,但很快就调整好精神,还有事情等着他去做。
徐长生带着学生,走出了崔府,回头,整个崔府已经燃烧在了熊熊烈焰中。
正如孔老先生所说,天花始于此也终于此,这是最好的结局,徐长生也实现了他最终的目的,将天花控制在这个府邸中,如今一把火将所有的一切都付之一炬,都不存在了。
至于陛下说的,诛恶首,其余满门带回京都受审,也没有必要了。
山东,从今以后再无崔家。
徐长生回到了郡守府,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整个河南道,无论百姓们愿不愿意,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牛痘接种,消息传到其他各道,原本有些不愿意接种牛痘的,也惊吓得赶紧接种了。
总之,这次全大唐,大规模的接种算是完成,以崔家之死,和孔老先生等无私地奉献为代价,从今以后,大唐人再不惧怕天花,徐长生也不知道这样的代价值不值得。
徐长生带着李治带着学生们离开河南道的时候,沿途的百姓夹道相送,崔府无一人生还的消息,百姓们也知道了,要不是晋王,要不是徐家子,要不是这些学生,他们可能也和崔府差不多了吧。
一时间,李治和学生们的名声,在整个河南道一时无二,河南道的百姓还商量着,等来年就将他们的适龄孩子送去徐家子的学院学习,那些白衣将是他们永远的记忆。
回去的路,就没有来时那么赶了,徐长生甚至为李治租了一辆马车。
马车上,李治正兴奋地对窗口骑着大白的徐长生道,我们回去后,我就将我的经历讲给学院的所有人听,雉奴可勇敢了。
徐长生一笑,恐怕他们没有时间听你讲故事了。
李治一愣,为什么?
徐长生心道,因为三年一次的科举马上开始了啊,学院的学生估计都忙疯了吧,哪有时间听你这小逗比吹牛。
第123章
一路上, 比徐长生他们赶路的速度更快的是,救治河南道天花的消息的传播。
一场原本以为会祸及整个河南道甚至天下的灾难, 居然被控制在了一个小小的府邸之中, 这是十分了不得的事情。
再加上, 晋王李治也在队伍中,沿途的官员基本都热情的接待着, 李治的名声已经传出河南道,要说这次治理天花名声最响亮的就要数这小短腿了, 沿途的官员都想见见这个传闻中贤名远播的晋王,听说河南道的百姓都不叫李治晋王了,改叫贤王。
李治还懵逼着勒,他不就是搬搬药品?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贤贤王听着他都害羞。
现在他们的时间并不赶, 徐长生问道, 这些官员这么热情,要不我们停下来见见?
李治躲在马车上,将窗帘关得死死的, 不不不,我谁也不见,他们肯定要大张旗鼓的搞什么宴会,我害羞。
徐长生嘴角一抽, 这就是名声传天下的贤王?
徐长生想了想,科举将近, 他还得回去给他的学生们备考,不见就不见吧。
于是, 干脆直接向长安进发,不见就谁都不见,免得别人说三道四。
用了好几天,才回到长安,一回到长安徐长生肯定要去陛下那述职,他是带着任务去的河南道。
让学生们直接回学院,徐长生去了皇宫。
陛下那肯定早得到了相关消息,当然其中细节还是需要他亲自汇报的。
如此,就是长生这次去河南道的全部过程。太极宫中,除了李世民,还有几位丞相也在。
李世民一叹,崔家虽然罪该万死,但最终协助接种牛痘的推广,还付出了崔家所有人的性命,朕就不在追究了。
崔家已经覆灭,所有的罪过就让它化作尘埃。
魏征说了一句,可惜了孔老先生这样大义之人。
徐长生眼中的暗淡一闪而过。
没想到雉奴一人就请来了军队镇守,这才防止了百姓暴动,小小年纪,勇气可嘉。
更是以皇子的身份,安抚百姓,让接种牛痘得以正常推广,有我大唐皇子的担当。
连两位丞相都夸奖了好几句。
李世民表情有些古怪,雉奴怎么回事改变也太大了一点,心道,丞相们还不知道的是,他的那些奏章好多都是雉奴批阅的,要是知道了,还不知道会掀起什么动荡来。
李世民不动声色,然后道,徐家子,你这次建功颇丰,不仅控制住了河南道的灾情,还让我大唐以后都免去了天花之害,有功于大唐,你想要什么样的奖励?
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徐长生这次的确是有功的,但付出的代价却沉重了些,说到底,这次河南道出事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弄出了培养天花之法。
李世民不提这茬,明显是觉得瑕不掩瑜,对整个大唐而言,这点小的过失可以忽略不计。
徐长生虽然也知道,天花之害无论如何都要解决,不然就不仅仅死这些人了,所以对培养出天花病原体他并没有什么后悔,但内心还是过不了自己那关,让他接受奖励是万万无法接受的。
徐长生说道,这次能够成功推广天花,还多亏了太医院的医官和学院的学生,长生就不表功了。
李世民一愣,徐家子以前可是无利不起早,这次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