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太平洋超级帝国 分节阅读 309(1 / 2)

d至他们在撤往草原上之后,没有一丝一毫的停留,不断带着自己的心腹精锐一直往后撤,撤到了里海这才停了下来

可以说,整个大明北方经过这次叛乱,已经彻底空了,方圆几千里,每多少人存在,甚至连千人以上的部族都没有了。

大部分都是几十人,最多上百人一起放牧生活。

对于这些,身在大明京师城皇宫之中的朱祁镇长长松了口气,他很清楚现在必须冷静,绝不能因为急躁导致事情出意外,如果那般,大明将会在他手上出现不可控的事情来,所以他现在时刻关注着战事的进展。

当一东一北两道战报送到他手中时,他非常的高兴,立马召集了君臣,将战报一一给他们观看。

只可惜,大部分朝臣跟他不对付,虽然心中很高兴,但就是面无表情,这令朱祁镇大为愤怒,但他又不能说什么。

这时候,他心中想到了恩科考试,于是他再次下令,将恩科考试增加三十个录取名额。

而且为了尽快能够选拔一批官员为他所用,他甚至将恩科考试提到了九月份,也就是四个月之后。

汉华王国新兰府。

经历了瘟疫等各种磨难之后,此时的新兰府终于迎来美好的日子。

这个大岛如今已经没有纯粹的土著了,原本的新兰土著早就被汉化了或者干脆处理掉了。

在记录的三万七千多人之中,仅仅只有三千人左右是归化的当地土著,其他人不是汉人,便是朝鲜,倭国以及琉球人。

这些人汉化程度极高,如果不是其身高面容有少许诧异,恐怕早就看不出他们是不是纯正的汉人。

高东雨,这名字咋听上去,并没有什么,事实上这只不过是高东雨现在的名字而已,他此前是没有姓氏,也没有大名的,他本是九州岛一倭国人,因为此前是个篾匠,所以地位也算是不高不矮,可身在倭国,这样的身份才是最尴尬的,所以他在汉华王国打来时,就主动投靠了汉华王国。

而且,他一直坚信自己祖上是徐福后人,说自己本身就是汉人后裔,因此他在移居到汉华王国之后,就一直坚持说汉语。

不仅说汉语,他还坚持让自己刚满三岁的儿子说汉语,甚至是自己的妻子也是如此,为此他还将原本的倭国服饰通通烧了,用仅存的金银铜钱买了各种汉华王国服饰,也就是华服。

而为了彻底跟以前一刀两断,他还请人给自己起了个汉人名字。

其实不仅仅是高东雨一家子,与他这般一起移民到此的倭国人,都改了名字,都以讲汉语,穿华服为荣,他们时刻告诫自己的孩子,自己已经不是倭国人了,而是徐福的后裔,是汉华王国的人。

除了倭国人,其他如安南人,朝鲜王国的人,琉球人也纷纷跟华夏某位祖先扯上关系,总之就是标榜自己一直是华夏后裔,只是因为时间久了,血缘没有那么深了而已。

事实上,这点把戏,李江如何不知,可是他并未进行阻止,只有从根源上将这些人的文化给融合掉,才能彻底让他们成为汉华王国的国民。

而李江也一直暗地里派人在推动这一切,目的自然就是彻底融合他们。

不仅仅是文华融合,经济上,政治上的融合也是李江的策略之一。

比如只有能说汉语,能写汉字的的人才能当官,而且是基层小官,否则即使你再优秀也没有法子。

除此之外,如果你不能讲汉语,懂汉字,那对不起,其赋税也会增加一倍。

所以有了这三管齐下,即使刚刚移民到此的那些那些阿三,也开始积极的学习汉语来,甚至连原本的名字也都改了,改成了汉姓,一些人还直接说自己是唐三藏的后人这个说法差点没把李江笑死

还唐三藏的后人

唐三藏虽有其人,但人家是得道高僧,怎会有后人,何况即使有,又如何会在天竺

虽然明知道对方是强行与华夏扯上关系,可李江并没有说什么,这种谎言只会让这群天竺人觉得只有认同汉文化,融入进来,才能真正活下去,所以这是他们选择不了的,为了活下去,他们只有认同。

一晃四个月过去了。

这四个月内是李江这么多年最平静的,汉华王国没有什么大事发生,而大明也没有任何战事与叛乱。

此前大明西北战事已经在两个月前停止了,结果自然是亦力八里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国土,损失了六七十万人口,而且其背后的帖木儿帝国也损失很大,不得不将所有势力缩回国内。

一个月前,李江收到了从金山府送来的消息,玛雅人也已经被赶回南美洲去了,其背后的葡萄牙人也只剩下两三人,其余人不是被玛雅人杀死,就是被菲利普俘虏。

第六百四十五章大明恩科考试

平静的日子里是最惬意的,也是李江最为放松的日子,他每天除了陪着张娟,就是钓鱼,偶尔也会去看看自己儿子的学业。

只是,这样的惬意日子随着一封文书的到来呗打破了。

大明恩科考试已经开始了

比此前再次提前了一个月。

好在此时所有士子已经提前一个月来到了京师,科考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随着数千士子进入到考场,整个京师也被彻底戒严了,尤其是考场附近道路,禁军已经封锁了道路,就连朱祁镇也出了宫,坐镇在考场,由此可见,朱祁镇对于这次恩科考试的重视。

于谦作为内阁首辅,自然也随着朱祁镇驾临了考场,他甚至是这次的考场监察,参与了这次科举考试。

一连数天的考试,朱祁镇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吃住都在考场,这样的重视程度着实让不少士子都为之感动,他们觉得士为知己者死,作为皇帝,能够如此重视他们,他们必定衷心陛下,为其好好办事以报皇恩。

看到这一切,内阁各官吏都十分感动,唯独朝堂之上的那些旧臣却是心中暗自着急,因为一旦这些士子考中了进士,他们很多人肯定会被这位陛下以各种理由调离,而后彻底取代他们在朝堂之上的地位。

如此一来,朱祁镇的计谋便会得逞,整个朝堂就真的将会被朱祁镇牢牢控制在手中,他们将没有一丝一毫的自主权了。

换而言之,臣子的权利将会彻底被皇权所占据,朱祁镇将会成为真正的“独裁者”。

对此,他们除了感叹,也只有无奈了,毕竟他们此前已经失去了许多权利,而勋贵们也失去了军权,早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这一切了。

所以当恩科考试结束,结果还未曾出来时,这些人便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找退路了。

首先,他们想到的当然就是汉华王国,作为大明的高官,他们深知汉华王国的强大,如果能够前往海外,或许还能免于大明这位陛下的清算。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加入汉华王国,这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