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229(2 / 2)

“要不然怪罪官员?”

“官员只是执行法律。”

“这条法律是谁定的?”

“赵普?”

“好像不是吧。”

“那是赵匡胤?”

“皇帝也不负制定每一条法律。但他得审核,他得负责一部分……怎么划分?”

“税收的数目一直在变,我们没有表格。”

现在得追溯两件事,第一,这个缺德项目是谁提出来的?以前都是等成丁之后有了工作能力才交丁钱。第二,历年来的标准收费表格变迁,以及各地执行标准。

众所周知,朝廷要收十文钱,到州府时可能变成二十文,到县变成三十文,到文书成了四十文,到百姓眼前时可能变成五十文、一百文。

当然了,当前收费标准是三千钱、身丁米四斗以上。

这个事不追责呢,不可能。如果一定要追责,怪百姓?地府的道德标准还没有高到罔顾他们活不下去的事实。每一层官员都可以向上推脱,这是群体性的恶行。

“太史台不一定没有表格,他们常常收集各种资料。”

派人去一问,真的有。太史令平静的把三十箱资料放在阎君殿外,现在虽然没有虫子,他们还是习惯用香樟木箱来装资料:“这是宋建国一百四十年来的法律变化、赋税变革、各地新增税法对百姓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实际执行的效果,天下之大不能详查。”

阎君们十分感动,决定给太史台加工资。

太史令:“非我等之功,是各地判官齐心协力,收集资料,汇总到此处。”

阎君们:“统统加工资。”近些年来非常有钱。

嬴政:“派人去问问宋朝的皇帝们。”

“他们怎么会说实话。”

嬴政想了想,吕雉近年来什么事都不做,她可不应该无为:“让我夫人去聊聊。”

左右阎君都认为可以。

吕雉本来在湖边静坐垂钓,每次钓都能成功——今天有该出地狱的魂魄,拿网子捞或是拿鱼干钓都是一样的,重点在于呼名和死亡时间。鱼竿下面拴的不是尖锐的鱼钩,而是一个手镯大小的金环。

“狱尉,阎君派人来送信。”

“哪位阎君?”

“您那位。”

吕雉一甩鱼竿,有两个黑影紧紧的抓着金环,瑟瑟发抖的被吊了上来。丢在地上蜷成两团怕死鬼。这样的鬼魂再去投胎,就不会生来顽劣凶残——有些人受完地狱刑期还是很硬气,但那是极少数。

展开信笺一看,嗯?嫌我最近无所作为?

……

武功卓越、有铁血之风的赵煦,在二十四岁时,到了阴间。

赵匡胤看见一个年轻人被鬼差送来,就知道是谁:“你怎么来的这么快?”

赵光义灰头土脸的从地上爬起来,扼腕痛惜:“壮志未酬身先死!”

高滔滔既悲且喜,愤愤道:“一定是酒色过度!”她死后看他的改弦更张,看他废后,才知道这孙子有多恨自己。

赵煦是个极其英俊的年轻人,在宋朝所有的皇帝中,独领风骚。这个又白又瘦的年轻人看到自己黑黑胖胖的祖宗们,叹了口气,无言以对。

赵顼上前两步,抓住阔别十五年的儿子,追问道:“你现在有几个儿子?”

赵煦握拳长叹:“只有一个夭折的婴儿……将来的皇位,要落入兄弟之手。”

赵顼想了想,自己有十四个儿子,虽然1~5、7、8、10都早夭,老九是个瞎子,但还够用。谢天谢地,生得多就是好。

“你才二十四岁,怎么就,是不是女色?”

赵煦觉得可能是,但他不能说,古往今来的皇帝哪一个不沉溺女色?该长寿的还是长寿!我就是时运不济。“偶感风寒,终成不治之症。”

没过多久,邻居们纷纷来看他。

赵飞燕:“哇!你真好看!”

赵煦眼睛一亮,感觉这是到地府之后唯一的脸色:“美人你是何许人?”

武曌本来在花丛中散步,听赵飞燕大叫好看,也过来看:“果然不错。”是个小白脸。

赵煦扶着壁垒倒吸一口气:“我原以为天下殊丽尽在宫中,原来未曾见环肥燕瘦。”我的刘美人也差了一点风韵。

赵匡胤一巴掌把他拍倒,真心喜爱的骂道:“还说你不是!”

武曌看看赵匡胤,觉得他长得也不错,黑黑壮壮,干练英武。宋朝皇帝中只有这两个长得不错。

热心的唐朝皇帝们送了两盒丹药——他们还是喜欢搓药丸子,只是现在换成了补气血的中药材,吃多了至多会流鼻血。

千年之前的吕后竟然携带礼物:“刘娥,我特来看你。哪一个是哲宗?请来相见。”

宋哲宗令人眼前一亮,真的亮,显得他祖宗们更黑了。他的脸色不太好看,任谁也不愿意在死后有很多前朝皇帝跑来表示惋惜。你们惋惜谁啊!!

吕雉一点都不惋惜:“将来后继之人是你的兄弟,深知你如何治国,应该能秉承遗志。”

赵煦:虽然她确实长得不如赵飞燕和武媚娘,但是说的对。我的弟弟们应该都在崇拜我。

只有一点令他不满,他想要高宗、宣宗、圣宗、孝宗的庙号,但给了个守成之君的哲宗,是好词儿,但夸赞的不充分。

谥号在现在已经不重要的,宪元显德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含水量比简单的武帝大多了。

……

继位的是端王赵佶,继位之后继续用新政新党,重用蔡京。

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了蔡京到底是不是个奸臣大吵一架。没过多久,苏东坡就去世了,当地城隍热情款待:“终于等到你了!东坡居士!请来上座。”

上午谈经论道,中午炖肉与酥饼,晚上通宵畅饮。

苏东坡不禁写了首词感慨死后的世界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第325章 清箐+徽宗

人间阴间的鬼差轮值时,见面大惊:“阁下的脸怎么黑成这样?难道你是包拯?”

包拯正好在附近散步, 被一群看起来有点异样的鬼差吸引了注意力, 他目前还是个闲人, 正处于漫长的休假之中。目前还不想效忠于别的君王,对阴间的法理现状觉得不错, 没有必要投身其中去尽力改变什么,虽然他们猜测自己是无华阎君,但没有什么证据, 也不必相信:“呼我何事。哎?你们的脸?”

“黑的像包拯一样, 哦, 比包大人还黑。”

包拯黑着脸——心情不太美好的那种黑,并非真的肤色黑——看着这些和稚子用手指头蘸墨在纸上涂小人一样从头黑到脚的鬼差:“这是何缘故?”

这一批从延州回来的鬼, 脸特别黑。唐人见了感慨说:“怎么变成昆仑奴了?”

黑脸鬼差们:“哼!原先烧木炭木材, 烟虽然大, 也比现在好。”

“现在他们烧石炭(煤炭)!虽然更暖和, 也更多,可是烟太大了!”

“沙堆套里三条路, 石炭烟中两座城。”

“鬼差空中来行路, 不知不觉撞破头。”

“撞破头来撞破头, 撞破头也无人知。”

“黑云压城飘鬼血……我没下句了。”

“你改成词啊。

清平世界, 烟笼城池, 飘鬼血,佳人泪落,行行如墨痕。

尊神金光, 浓云遮蔽,瞧不见,禹禹独行,奈何无归途。”

爱好诗词但没什么天赋的鬼差们胡乱联句作乐。

“活人的衣服能被染黑,鬼魂的脸被熏黑又有什么稀奇。”

“就是嘛。好好的关中不住,非要住到平原去。”你以为平原只是无险可守吗?不,平原的另一个问题是所有的地都是耕地和花园,没有生产木柴的山林。京城百万之众,贵人要用木炭,平民要用柴火,把周围的树都耗光了。后来改烧石炭,真暖和,真不用运木头,只是烧的时候浓烟滚滚。

沈括问:“人间如故……诸位现在戴了面具还是?”我当年在延州发现石头中有油,当地称之为石油,能点火,能做墨,我还说此物要大行于世呢。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还是烟尘滚滚?一点变化都没有吗?东京汴梁城里还是旧时风貌么?

有些观风望气的人说,城池被乌云笼罩,是不祥之兆。

校尉掀开面具,在黝黑的脖颈和耳朵之中,又一张雪白圆润的小脸。。烟雾能把人们的白衣染黑,也能把鬼差从头到脚熏的黑若煤炭。在烟熏之后,保持洁白的只有面具扣住的部分,非常好笑,看起来像是优伶故意打扮的样子。

“我穿的是白袜子,你们敢信吗?”

“这话说的,我原先还是小白脸呢。”

“我衣服都脏了,我娘还能认出我吗?”

都尉虽然不用轻易出动,也被熏的挺黑:“好了,诸君回去休息吧,我去求见阎君。”

和阎君请求一下,以后安排人间的布局别按郡县制那么安排大小,就按照冬天烟熏火燎的程度来划分吧,犯过错需要被贬的军官兵卒也别去守门、去阴山背后挖石头,就去重污染区域抓鬼好了。

这件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近年来越来越严重。城隍府都快成小煤窑了,抓鬼魂之后住址抖抖煤灰,就够做几块砖的。

有机灵的城隍带头自制墨块,虽然不如松烟墨,但是量大呀!

一开始有些有修行的城隍挥毫泼墨来画符修造禁制,圈起自己任职的府邸,让鬼差们回到这里时,只要越过墙头,身上的灰土就会尽数落下。等到有樵夫在门外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时,他们才想起来,凡人看不见阴间的房子,却能看到落下来的这一圈煤灰,这看起来就是什么神仙画圈圈。

果然,很快就修了山神庙。

人间烧石炭取暖、炼铁、制瓷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但以前鬼差们都悄悄去河里穿梭一次,把身上的尘土滤掉,干净体面的回来。但这位都尉不想再瞒着阎君,就接受了下属的建议,咱们不要体面了,就要解决问题,有办法想办法,没有办法也得发明一个一劳永逸的法子,不能总是这么脏乎乎的——这烟尘到是不伤身。

青石山中的神鬼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那就找真正的神仙嘛。

都尉本来不需要亲自带领鬼差四处抓人,也可以避免脏成这样,但他故意穿了白衣服,在浓烟中穿梭了数日,把衣服染成黑灰色。带着校尉们来到阎君殿前:“阎君!!陛下们!!呜呜呜呜臣好惨啊!!”

阎君们吓了一跳:“你是谁?”

都尉摘去脸上的面具,露出一张雪白的脸:“臣妾王氏。”她伸出一双黑手:“阎君!人间天昏地暗,不知道是否有人上奏。”

别人都说不知道,毕竟人间空气污染严重这种事,没有必要禀报阎君。

嬴政:“我知道。”

刘庄:“我也知道。”

“咦?你们怎么知道?”

嬴政淡然的选了一个最轻松的信息来源:“扶苏那儿的工匠在研究石炭用起来和木柴有什么区别。火候和配置在□□中有什么不同。”

刘庄:“我祖宗抱怨过。”

都尉的黑手从袖子里掏出一本黢黑的奏本:“臣为同僚请命,请阎君命人整治此事。这黑云看起来不疼不痒,不伤心肺,却让人十分苦恼。浑身沾满烟尘,只有凫水或穿山而过才能变干净,但那样又会留下黑印。此前曾有一些鬼差穿进山崖中,摒去身上的尘土,但山崖绝壁上出现的一个个黑色人影,形同鬼影,让百姓一阵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