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明春色》TXT全集下载_32(1 / 2)

接过茶杯,朱允炆拿在手里,用杯盖轻轻扇着水面,闻着茶的清香,久久一言不发。

不一会儿,吴忠出了东暖阁一趟,又回来了,小声道:“禀皇爷,黄寺卿奉诏觐见。”

“叫他进来说话。”朱允炆道。

黄子澄随即入内,行叩拜之礼。朱允炆招了招手,“免礼。”他沉吟片刻,便说道,“不久前,盛庸在夹河大败!朝中齐泰、徐辉祖都为他说话,又言平燕之战无法急战,仍为盛庸请旨增加援军,黄寺卿以为如何?”

不料黄子澄也道:“回圣上的话,据臣所知,夹河之战还真不能怪盛庸。

前线的兵部尚书铁铉证实,此战盛庸以步军迎战,先以盾兵长枪御前敌,燕军不能破;后以标枪投掷,燕军才突入盛庸步阵。但盛庸立刻以少量重骑权勇队,迅速反击,便将突入阵中的敌军大将谭渊阵斩!初时我官军十分勇猛……”

黄子澄讲起来眉飞色舞,要不是早已经知道了结果,朱允炆肯定会听得更加热血澎湃。

黄子澄继续道:“当此之时,燕逆亲率铁骑迂回至官军腹背,背击我师;燕逆与前方燕军一道,便成两相夹击之势!于是燕逆贯阵而出,致使官军战损数名猛将。不过盛庸督军之下,虽被穿阵,全军仍巍然不动!盛庸立刻调权勇队步军跑步入阵,马上顶住了燕逆的冲击。”

“那盛庸是怎么败的?”朱允炆问道。

黄子澄道:“彼时两军不分胜负,又因燕逆亲冒箭矢火器冲杀在阵中,我师尚有胜算……可是忽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正对着我师正面,将士不能睁目,以至大败!”

朱允炆听罢扼腕道:“为何就差那么一点?王师在河北多次苦战,却总是无法突破!又是因大风而败?这倒巧了。”

“朕听说……”朱允炆沉吟道,“铁铉与你关系甚笃,而盛庸去年与铁铉歃血为盟。难道是这个缘故?”

黄子澄马上“扑通”跪倒在地,“臣岂敢欺君罔上?此事绝无私情,臣之言,皆据实奏报!”

“罢了!”朱允炆道,“朕也觉得你说的是实情。那便去叫方孝孺拟旨,下旨何福聚拢各处兵马,征调了粮草之后,便北上增援盛庸等将。”

黄子澄悄悄呼出一口气,忙道:“圣上英明!”

就在这时,一个宦官急匆匆地弯腰走进来,见朱允炆点头,他便走到上位旁边,俯首小声说了一句话。

“哦?”朱允炆发出一声惊讶的声音,“叫他径直到这里来细说。”

宦官道:“奴婢遵旨。”

黄子澄小心道:“那臣便……”

朱允炆伸手往下轻轻一按,“慢着,黄寺卿也听听罢。”

黄子澄顿时面露欣慰之色,拜道:“臣领旨!”

君臣在东暖阁内等了许久,便有一个身穿青袍、头戴大帽的汉子躬身进来了,他在隔扇外便跪倒口称万岁。朱允炆马上叫他进来。

那人十分紧张的样子,朱允炆也不认识。毕竟来人只是锦衣卫的中低级武将,平时是见不着皇帝的。

“你说在秦淮河边见着高阳郡王朱高煦了?”朱允炆径直开口问道。

武将点头道:“回圣上,微臣见到了!今日微臣奉指挥使之命,到城外办差回来,从聚宝门入城,不久便见他坐在一架马车上……两年前太祖祭日,燕王世子、高阳王等到京,后被禁足;微臣便是其府上负责看守的人之一,前后见过高阳王几次,因此认得。”

黄子澄皱眉道:“燕王之子跑到京师来?你真没看花眼,能确定此事?在圣上面前可不能信口胡说,那是欺君大罪!”

“这……”武将顿时面有惧意。

朱允炆问道:“你究竟能不能确定?”

武将哭丧着脸道:“微臣本来能确认是他,可……当时高阳王坐在马车上,戴着一顶大帽遮了近半张脸。虽然微臣仍觉得是他,但彼时不敢打草惊蛇,便没跟上去细瞧。

微臣便只去了聚宝门,亮出锦衣卫印信,先叫聚宝门守卫拦下高壮的年轻后生,免得那高阳王就近混出城门,微臣便马上赶着回来禀报了。”

朱允炆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了起来。就在这时,宦官吴忠小声道:“奴婢多嘴,不过这事儿不管结果如何,皇爷查查也无妨的。”

朱允炆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开口道,“即刻传旨,叫各城守卫官署、锦衣卫、应天府各官铺安排人手,在城中察高阳王行踪!”

吴忠道:“奴婢为皇爷去传旨。”

弯腰站在中间的武将道:“吴公公,那高阳王长得人高马大,比一般人高出一截,只要在城中逮住那些高个子的年轻汉子,再让认识高阳王的人去辨认,必能凑效!”

吴忠转头看向朱允炆,朱允炆轻轻点头。

这时黄子澄又道:“叫人多画几张像。”

……

朱高煦已放弃与徐增寿、陈瑄见面的安排,当下便聚拢了三个哨点的人手。

他叫三个人都上了马车,说道:“京师有不少人认识我;而你们几乎都没来过京师,谁也不认识,反而不容易暴露身份。

此地离内城聚宝门、外城大安德门最近,我先从就近的聚宝门出去。你们则返回鸡笼山,带上杜姑娘,然后从太平门出城。所有人都出城后,咱们仍在江东门外的那家客栈汇合!”

三人纷纷应答下来。

朱高煦便道:“事不宜迟,咱们分头走罢。”

此时朱高煦也觉得自己警觉过头了,但小心一点并不是坏事,大不了就是多费点周折而已。前世他要办点事,更加麻烦,所以形成了不怕麻烦的习惯。

安排妥当,朱高煦便独自赶着一辆马车,将大帽压得更低,径直南行,奔聚宝门。他决定了马上闪人之后,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毕竟这是最稳妥的做法。

不料,朱高煦刚靠近聚宝门,忽然远远地看见一些高个汉子站在城门内,被披坚执锐的官兵看着,还有官兵拿着弓箭!

他娘的!这是怎么回事?

朱高煦顿时震惊地暗骂,又是十分困惑。就算之前撞见的那个“大帽”是朝廷密探,也不至于如此快就封锁了城门吧?难道是李景隆或者徐增寿那边出了问题……

他顾不得多想,立刻就将马车调头,赶紧离开聚宝门。

朱高煦迅速从桥上过秦淮河,东边的正阳门他是不敢去的,那边近皇城、有诸多衙门,危险更大。他只好赶着马车继续往北走。

燕王在京城也有宅邸,但那地方现在最危险。他一时间不知往哪走……正阳门不敢去,另外两道城门是水门,赶车的走那边很稀奇。朱高煦一面苦思哪里出了问题,一面赶车沿路往北奔走。

不知不觉离太平门也不远了。此时街上的官差甲兵似乎越来越多,朱高煦好几次差点被撞见,看样子太平门肯定已经戒备,不可能再出得去!

他琢磨着,鸡笼山那座藏身的宅邸只有庆元和尚知道,说不定还能暂且躲躲……主要是眼下在街上实在太危险!

寻思罢,朱高煦便赶着马车往鸡笼山方向行驶。

就在这时,他忽见街头一队戴着高筒帽的官差,骑着马正向朱高煦这边过来了!朱高煦心里十分紧张,急忙朝着上鸡笼山的大路而去。

这条路他很熟悉,很快便到了卖香烛的长街。只要往里面走一段路,就能转头进小巷。

然而情况比他想得更糟糕,在香烛街上走了一阵子,他便看见前边又有几个官差迎面而来……这些人并不傻,查起人来、路线部署得颇有章法,逼得朱高煦额头上汗水都浸出来了!

难道要在阴沟里翻船?饶是朱高煦一身武艺,但在京城里是没用的,一旦与官差发生冲突、弄出了动静,自己的行踪范围就更小了!肯定附近都要被封锁,朝廷掘地三尺也能把他抓出来。

……情急之下,朱高煦忽然想起上午出门时,那小尼姑正在照看的香烛铺面、正在这条街上。但是,只有一面之缘、萍水相逢的人,她会冒险出手相助?这还真的不容易!

山下的官差是骑马的,稍一耽搁,朱高煦眼看就要被合围了!他无计可施,已顾不得许多,便循着上午经过的大致位置,急急忙忙赶车过去了。

朱高煦转头看着旁边的铺面,过了一会儿,果然见那小尼还在铺面里守着。马车停靠在铺面旁边,小尼也抬起头来,瞧见了朱高煦。

朱高煦从马车前面下来,走到小尼姑面前。小尼颦眉看着汗涔涔的他,问道:“施主何事?”

“让我躲一下,今后必有报答!无论你想要甚么,我都答应你。”朱高煦沉声道。

小尼姑竟然十分痛快果断,她马上就答道:“你先进来。”

“多谢恩人。”朱高煦满心的感激,急忙跑了进去。他回顾左右,这铺面竟然只有一间屋,里面搭着一张简陋的床和蚊帐,周围都堆满了香烛货物。

小尼姑低声道:“上边。”

朱高煦这时才抬头一看,墙角有一副木梯子,头顶上果然有一层木板隔层;木梯子搭的位置,只有个洞。

他急忙大步跳到光线昏暗的墙角,手脚并用从梯子上爬了上去。这铺面是间一层瓦房,朱高煦爬到隔楼上,感觉十分低矮,连坐着也直不起腰。

想到自己已是堂堂郡王,竟然如此狼狈,朱高煦心里说不出的感受。这趟差事实在太他娘的险了,他自忖已经十分小心细致,却还是落到了这样的田地……

第一百零八章 半个馒头

很容易便能发现,隔楼是在修好这间瓦房之后才临时搭建的,人在上面坐着、只要直起腰就能顶到房梁和瓦顶。

没有窗,饶是大白天也非常昏暗,幸好瓦片重叠之间有一道小小的天窗,朱高煦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才能朦胧看清隔楼上的光景。

这地方不仅矮,还很小。靠墙铺着一层稻草、上面有一张窄窄的草席子,便几乎占去了全部地方。枕头和一床灰色的粗布被褥整齐地放在草席上。另外便只有一张粗糙的木案放在床尾,上面搁着折叠的几件衣裳,盖着一块布。

朱高煦只瞧了几眼,顿时便发现,隔楼上虽然又小又窄,但很干净整洁。

他屏住呼吸,侧耳听着下面的动静,没听到有甚么异样。过了许久,搜查的人马或许应该离开这条街了。

朱高煦正准备再等一小会儿,便下楼去瞧瞧,这时却听见下面传来了说话声。

一个声音很粗的妇人声音道:“早上带了被褥来?这两天晚上你便仍旧睡楼上,这阵子街上不清净,师父叫我们守几天铺面。”

“是。”小尼的声音道。

那妇人的声音又道:“你在这里还好一点,免得挨打。”

这下朱高煦不敢擅自下楼了,弯着腰坐着的姿势难受,他干脆在草席上躺了下来,脚只能从木案下面伸过去才能躺直。他寻思,一有机会那小尼应该会叫自己的。

不料光线越来越暗了,眼看已要天黑,小尼仍然没叫他。楼下时不时还传来俩人的谈话声。

朱高煦寻思着、郑和等人估计已经带杜千蕊出城去了,正在江东门外的客栈等自己,他们现在肯定非常担心。

但是看样子他今天肯定出不去城门。

他只能呆在这狭窄的地方,动也不敢动弹,连翻身也小心翼翼的,心里十分烦闷。这时肚子也饿了,中午就没来得及吃饭,晚饭也没得吃……他不禁想起中午订了一大桌好菜,竟一筷子也没尝!折腾了一整天,他现在饿得直吞口水。

楼板那个洞口的烛光照上来,已经是晚上了。不知过了多久,便听得那妇人的声音道:“你端个盆上去作甚?”

小尼的声音道:“烟灰大,用水擦擦席子。”

妇人的声音道:“我过一会儿要灭蜡烛了,点多了师父要说。”

“嗯。”小尼应了一声。

接着便传来了楼梯松散的“几噶”声音,先是一只木盆递上来放在木板上,接着一个粗瓷杯也递上来,一个人很快出现在入口处。烛光黯淡,朱高煦在暗中呆得时间长,已适应了光线,立刻看清是小尼。

小尼的眼睛大而明亮,往暗处看了一眼,默默地爬了上来。

朱高煦小心地往墙边腾挪一下,但这地方太窄了。本来那张席子就很局促,他又长得魁梧高大,便是侧躺也腾不出多大的位置。

小尼上来后就几乎没地方坐,她不敢停留在梯子上,便强行挤过来。她坐到席子上,柔软的髋部紧紧贴着朱高煦的腹部,非常挤。

隔着下面的木板,烛光从入口透进来的光线更少。朱高煦只能看见她的大致模样,看不清她的脸色,但想来是不太好的。

这层临时搭建的木板并不厚实,楼上楼下一点声音都听得很清楚,俩人更不敢说一句话,都默默无语。

就在这时,小尼伸手进怀里,摸出了一个东西,递了过来。朱高煦看不太清,去接时先抓住了她的手,她的身上马上微微一颤……小尼年纪尚小,反应有点强烈。朱高煦也确实不是想轻薄她,只因光线太暗而已。

他接到东西,才发现是馒头……而且是半个!

朱高煦很快就能想到一些情况:这小尼在鸡鸣寺众尼中地位最低,几乎一无所有,这半个馒头肯定是从她自己的晚饭里省下来的。

小尼又把那只粗瓷杯递过来,朱高煦同样先摸到她的手,才能接稳杯子,里面装着水。

朱高煦一手握着杯子,一手拿着半个馒头,感觉那馒头还有点温热,刚从她的怀里拿出来,定然是她的体温捂热的。

他两顿没吃、肚子也确实很饿,便咬了一口馒头,在嘴里轻轻咀嚼。

两辈子吃过的所有馒头,也比不上手里这半个馒头好吃!朱高煦忽然便有一种温暖的感觉,缓缓流过心头……他想说一声谢,却无法说出来,只能默默地吃着。

不过是送还了她的那只猫,不过是在鸡笼山短短停留几天,在茫茫人海中的一次偶然邂逅……而小尼却冒着清誉不存的巨大危险,救了自己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