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会做豆腐,得知可以尝到后笑呵呵的让出位置来,亲自守在门口剥豆子。
豆腐这种闻所未闻的东西,也就院长这样的能人才能捣鼓出来的。院长那样毫无挑剔的人,便能知道那豆腐是何等好吃。这种独家手艺,自然不能随意被人知晓,按院长的说法,那就是……
“院长说的自己独有的叫发明什么?”
伙计想了想,“好像是发明版权。”
“对,咱么把伙房围住,可不能让人偷师。”
学院如今是诸侯盯着的好地方,院长更是主要人,伙计深以为然的把手门窗前,独自闻着淡淡的豆浆香气。
想到有些孩子吃完这餐就要各奔东西,今日好友多年后大多会成敌对,羲和感慨万千又煮了两锅独家的炖酸鱼。炖酸鱼好吃,还回味无偿。想到会得到他们的喜爱,羲和将其端出去。
“快来吃院长的豆腐。”
“又香又嫩又滑!”
“还有这么奇妙的吃食?”
“这是咱们院长亲手做的豆腐,自然不同!”
“好,就吃豆腐!”
还没走进去就听着年轻人捧场都嚷着点名吃她豆腐,羲和神色有些复杂。
作者有话要说:厨子:院长的屁都是香的,做的豆腐更是天下独有!
学生:我要吃又香又嫩又滑的豆腐!
第89章 来到战国(四十五)
豆腐的烹饪方式更多, 本以为大家会更喜欢这个, 炖鱼里还放了一些进去。不想她做的豆花饭,却成了饭舍中的抢手货。
因为没有辣椒, 羲和折腾许久才勉强找到了有差不多味道的替代品。新鲜磨碎做成酱料,并不是很辣, 众人却视为惊人美味, 甚至胃口打开起来。
羲和不管他们,兀自的勺了半锅豆花就着酱料与饭吃了起来。
一旁的厨子感动抹泪,嘴里嘟嘟囔囔的。
真不知道这么一个感性的厨子,很难想象上一任面无表情的厨子是他三叔。
这种极端之差,想来也是人的妙处之一。
临行前羲和落下一句,“你们喜欢, 我日后再做就是。”
身为厨子,得到食者的喜爱就是最好的事情。羲和自然高兴,饭后毕业大会时更是春风得意,简短几句结论与劝告之后, 摆了摆手送走这些孩子们。
期末之中无事可做, 得知秦缓不久之后要出门游医去。这个扁鹊先生几乎是半退休的状态, 羲和为了这所二十余年的学院刻下第一个木头人。但凡历史悠久的学院之中,都有先人们的痕迹。作为最早来支持她的友人, 也当得起这个殊荣。
秦缓看着已经有大致模样的雕木,“这就是以后的我?”
“现在的你就这样,糟老头子。”
秦缓不高兴了,“你又不是没见过我年轻模样, 为何不刻年轻的?”
“你年轻的时候瘦瘦小小像个小鸡崽子,脑袋都没有我辇车高,要不是看你比小妮衣着好些还以为一同逃难的。”
“小鸡崽子?”那辆车比着一般车还要高半截,本来就无人能高过去。
“可不是的,既要游医还要赚钱,脸嫩嫩生一点都不霸气。你看你,不就是年老色衰之后,这才被人称作扁鹊的?”羲和睨了他一眼,“货要对版,不然世人还以为我的手艺都是假的。”
若是有这个怀疑,公输盘不得气得从地下爬起来和她聊天?
平常老人家听了,只怕要羞愧的佝偻腰背,或是应和羲和的歪理。但秦缓不是普通老人,本来就是老态如仙的高人之姿更是直了直,“人吃五谷杂粮,不算计营生如何养家糊口?院长大人,你可不要享受了如今日子就忘了当初是如何落魄的?”
总而言之,我年轻的时候看着不如何可你也不过是半斤八两。
羲和哼了一声,看他一眼似是无奈般应下,“算了,不答应你倒显得我欺负老弱病残。”
秦缓气得吹了吹胡子。
但不论如何,这个木头雕刻却是在羲和的手下很快出了样子。她自己也是爱美的,自然就答应了秦缓的意思刻了年轻的模样。临行送别的时候,羲和一面承诺得空会去他老家看望,一面掏出几个雕刻小人。
小人是整个身子,有秦缓、秦缓的夫人还有见过的几个孩子。
“既然想要养老,再出门游医定居还是带着他们的好。”因为秦缓自幼学医,年轻时就一心扑在了此处,哪怕后来成家立业也无所顾忌。秦缓落脚学院之中,他家中的夫人也来住过几年,但是家中庶务总要有人照看着,因而总是聚少离多。这本来就是不应该的,更何况两位兄长年事已高,许多事情早已力不从心。虽然有心调理,却都各自落了黄泉离别人世。
此时一别,秦缓更要少回。羲和看惯了人来人往,即便秦缓是第一能相交几十年的友人,但她心性豁达明白人生苦短,反而无形中劝了几次。
秦缓接过小人,嘴唇微微嗫动着没有言语,只是抬起头来仔细看着羲和。
羲和浅笑。
“不知哪日有机会,再能与你同路而行?”
两人当初便是同路,又因为医药投缘才一同营生赚钱的。二人相视而笑,羲和想了想,“我日后定会出门,近些年你若看到哪里有豆腐营生便知是我了。”
“那丹药?”
“自然也有,只是价值千金岂能招摇过市做买卖?”
好东西自然是要别人发现之后主动求上门,如此才是好东西。
秦缓的肩头无形间轻了下来,他们秦氏三兄弟虽然医术高明,但若说到草药丹药一等的造诣,却是远远比不上这位好友的。他昨日亲自将自己的书简放到藏书馆里时,还特意的翻阅了羲和的心得。
真是造福世人。
如此想着,他离去的身影轻快起来,面容更带了笑意。
送走了秦缓,羲和守着马圈里的两只马儿生了出来后搬挪一块大石。既然有退休的名誉教授扁鹊头像,自然就要有学院创始人的身影在。最好的位置,自然是入门处广场前的花丛中间。
于是夏日枯燥的日子里,羲和就在小门敞开的后院里拿着锤子等工具铛铛铛的敲石像。反正学期结束没有太多人在,将吃食都准备好后便聚精会神足不出门。
羲和自认为是低调的,但对学院中显少看来并非如此,反而觉得这个动静实在不小。
厨子怕耽误事情,便准时准点的用篮子将饭菜挑到门前来。
这也让羲和少了许多麻烦,得以一心一意的做一件事。
直到某日王诩敲门来访,羲和忙碌之中应了一声,“有事?”
“送饭。”
“你要进来?”
王诩挑眉,又听里头一声,“那进来吧。”
里头分明有事等着自己,王诩也不在意,挑着篮子进来走的很稳怕洒了汤水。将饭菜放好在后院堂中,走到门前一看两个石像矗立其中。
石像都是背着的,但身影十分熟悉,显然动手者的手艺之高。
羲和从大的石像后探出头来,“饭呢?”
“里间。”
王诩走近,而后怔在原地。
打石像是力气又精致的活儿,羲和一口气做了一大一小两个自己也是忙碌出汗,因而翻出以前的抹胸短裙来。顾忌着自己师者姿态,羲和自认为不算出格的在忙乱中套上一件长衫落脚边的长度。
羲和见他这般,撇了撇嘴,“这个大的放在广场前,这个我给评优的先生们都做一份放到石像馆里。”
“学院有石像馆?”
“我说有就有,就开到对面去。让求学来的和毕业的学生们都看看,认认人。”
只要不遭人有心毁坏,这些石像能保存良好,日后想念了自己也能过来看看。学院不知能在乱世中存在多少年,但她如今尽力而为便问心无愧。
羲和大步流星错身而过,单薄长衫在后院遮阴藤蔓下窈窕玲珑。王诩能轻易的瞥见里面抹胸短裙的形状,眼角扫过烈日下晾衣服的衣衫自然是恍然大悟。也没有再逗留,忙忙的又离去了。
他只是怕羲和又闹幺蛾子或是有心要出行离去,既然不是心中所想自然就没了顾忌。
就算她赤条条的,院门一关也无人敢打扰。
王诩明白羲和在贵生村村民看来的重要性,故而又特意念叨吩咐不许人擅自靠近打扰他们的风院长。
庄院里秋收之后本来是要和主公说说的,见此之后庄头只能回去,又准备后面的种植。
好在能被雕石像的人就几个,羲和本来有底子在手,渐渐的手脚变快。在新学期开始前就昨晚了所有事情,还亲自把石像放到对面的石像馆去,又将两倍大的自己放到学院之中。
她的手艺自然一绝,栩栩如生仿佛真人一般还穿上各自特征的衣裳颜色等。如此情景,自然受到了新旧学生的欢迎。
眼看着人人在石像馆里流连忘返,因着敬仰不好探手去摸,羲和很是遗憾可惜。
要是有相机手机,她应该是超级大偶像。站在自己石像旁边合照,身旁绝对是迷妹们无法自拔的尖叫声。到时候拍照一张定价,抱一下加价,亲一下……
算了,她还是当不可亵渎的院长吧。
羲和胡思乱想间,等来秦国等使者与带来的学生们。按照校规,入学是要考入学试的,若是成绩不及格者纵是使者送来的也不行。这都是彼此说好的,自然明白。
未入学的学生谨慎行事,乖觉见礼之后各自落榻准备。
考试是在第五天,张仪却亲自前来还送上了一份大礼,池子山的地契。
羲和心里很清楚,白起行军打仗肯定是好的,但为人处世哪里比得上张仪?就从毕业之后来往送礼,她便愈发明确这个事实。
但她自己也差不多是那样性子,自然不会嫌弃,只是对张仪的上道和用心很是感动。
只不过……
“这东西有用吗?到时候兵荒马乱打过来,怕是便宜别人了。”
羲和为何不忧骊山旧居?自然是因为周朝还在,直到秦朝它都是重要之地,无人冒犯。
张仪点头,“所以寡王与齐君等聚齐会盟认证这份地契,等到学院将信物送上证明,日后学院的学生们也会越来越多。”
赵驷被你忽悠瘸了吧?
为学院苦心忙碌这些事情,可是亏本买卖。
迎着羲和了然的目光,张仪露出矜持却不失傲气的笑意。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要离开学院做生意,某个迟迟出不来的人→_→
说实话,发展这么慢何时才到后面盛世啊
第90章 来到战国(四十六)
学院之人都有身份木牌, 各有正副两个。羲和将副木牌拿出, 以作学院信物。
木牌之上的玄鸟栩栩如生,上刻羲和独有的代表。张仪拿到之后, 躬身作揖离去。
学院之中招揽又许多学生,还都是不错的资质且有自己的学识功底。先生们上课简单许多, 羲和几次走过乙班班级都能察觉到显然不同的氛围。
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羲和在几次武科课堂之后为秋试会上添上几项劳逸结合的项目。譬如打马球这一项,为了让武科的学生们能够在秋试会上英姿飒爽做一个马背上来去自如的汉子,羲和特意加了几堂课来。
可是帅气的是羲和,头一堂课在马背上能稳坐的人不多,更不要说勾下腰去带着球跑了。一堂课下来乱七八糟,还有人身负伤害, 羲和看得很是无语。好在都知道自己本事不够,羞愧之余更是勤能补拙,这才没有在秋试会上丢面。
但也因此,学院之中流行而起的东西愈发的多了起来。
羲和不论这些, 听闻庄院田地里的稻田在逐年的改进之后压弯了腰, 放到田里的鱼苗也都长得肥美。二话不说, 别着两根黑棍过去叉了几条就在原地架起了架子。庄头看了也弄了一条,走过来道, “主公,可能借个火?”
虽然这个山头都是自己的,但她四海为家,对于庄头的打趣表以一笑, “来。”
庄头能与她说笑,一来是熟络,二来是知道羲和的脾气。本来就是个粗人,他也不讲究好听的话,将脏东西收拾出来蹲在羲和旁边就开始巴拉巴拉的说着这几年的收成杂事。
没有所谓的东家压榨,羲和这位主公只是要了三成收成,又有几方铺子和学院互相进补,手头上的余钱是日积月累的涨了起来。羲和成了个这处的大地主,底下的庄头门户靠着庄稼鱼苗、蓝草染料都过上了好日子。
好些家里孩子还去上了学院的匠科丙班,虽然是最次的,但是按照毕业的要求出师的孩子应对上一般门户修建等都是很轻巧的事情,甚至还脑袋灵活设计改造。庄头的儿子便是如此,脑子灵活,还被院中一位大夫之子的同学看中,引到他国去当了极受欢迎的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