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重回朝廷,但对连昭廷等人称呼未变。
连昭廷成天被喊二师弟,听着听着也习惯了。
“二师弟,小师妹在外安顿好了吗,她不肯住原来的府邸,又不肯进宫,实是让人为难。”太子道。
连昭廷心下腹诽,若非太子突然开口要六小姐当侧妃,六小姐能跑那么快吗。
连昭廷如实道:“六小姐安顿好了,十日前我送她到西郊的一处别院,后来她自己悄悄离开,去了她舅舅住的南郊庄子,如今随她舅舅一家在一起。”
“小师妹的舅舅不就是张宗简张大人吗。”太子眼睛亮起。
张宗简曾是东宫左谕德,对太子教导颇多。
太子激动道:“如今我已无事,张老太医和张大人,都应该官复原职,老太医回太医院,张大人回朝廷……”太子想了想道,“干脆将张大人和小师妹一同接来宫里。”
连昭廷一脸古怪,“六小姐就不必接了吧。”
太子释然一笑,“我不会再对小师妹有无理之言,我是想好了该如何报恩,才要见她的。”
第251章 没资格
连昭廷很好奇,“殿下要如何报恩。”
太子神秘道:“你不是小师妹,我不告诉你。”
连昭廷面上笑,心里却酸溜溜的。
论相识时间,六小姐与他更熟,论亲缘关系,太子是他堂兄。
可现在六小姐和太子之间有许多他没资格知道的秘密。
连昭廷是真想带六小姐回北地啊。
太子道:“下午我就与父皇商量张大人回朝和嘉赏小师妹之事。张大人与王大人、崔大人他们一样,皆是忠于君王、心存百姓的贤臣,父皇定不会反对。”
连昭廷认同太子所想,又问道:“殿下,二皇子有动静吗。”
太子进宫的半月顺风顺水,二皇子一直很安静。
二皇子越不在人前使幺蛾子,越要警惕。
太子摇头,“这也是我请二师弟进宫的目的。”
太子继续道:“我与闻老先生商量了一番,如今父皇显见不可能废除我太子身份,而二皇子、邓家野心勃勃,不可能善罢甘休放弃储君之位。我刚回朝,短时内培养不出可用的人手,父皇安排保护我的暗卫,我让他们盯梢些无关痛痒的人可以,但盯梢二皇子或邓淑妃绝对不行……所以,我想知道二师弟在京城有多少人可用?”
“二十人,功夫不会逊于保护太子的暗卫。”连昭廷如实道。
京城不比北地,未免引起猜忌,连昭廷不敢安排太多暗卫入京。
最初护送六小姐,只有他和千枫,后来泽平又带十数人来,再有是藏在悦来客栈和酒楼的暗线。
连昭廷试过暗线的身手,能放心出任务的不到十人。
“二十人足够了,我想请师弟替我盯梢瑞王府和邓家,兵部虽无尚书,但有两位侍郎,且全是二皇子的人,换言之,京城中士兵,有一大半会听命于二皇子行事,京城兵权是二皇子最大的仰仗。”太子严肃道:“我也会尽量多地收集与二皇子有关消息。”
纵然太子没开口,连昭廷也打算这样做,太子开口,他正好顺势答应下。
“殿下,皇宫里呢?”宫外盯梢不难,但皇宫里连昭廷不敢伸手。
“老先生说了,我在皇宫会很安全。”太子笑道:“一来父皇护我护得严,二来邓淑妃执掌后宫,我在宫里不论出什么意外,罪责都将落到邓淑妃头上,邓淑妃是惜命的人,她会催促邓家尽快在外布置,却不会自己动手。”
“老先生与殿下分析的有理。”连昭廷道。
“此乃父皇赐的宫牌,二师弟凭此宫牌可随意进出皇宫,这段时日二师弟先随我住东宫。”太子拿出一块金宫牌交给连昭廷,说道:“你大哥那我会派小济子去说一声,小时候你大哥曾与我一同学习,闻老先生是知道的,我与你大哥相熟,却无法交心。”
“我明白,不知殿下可还有要交代的,若没有我立即去安排。”
“暂时没有了。二师弟不必着急,在宫里用过午膳再走,遇到任何事,都可直接来寻我。”
“殿下放心吧。”
连昭廷婉拒了用膳,与闻老先生和太子告辞。
……
邓淑妃在芜孚殿召见二皇子和邓长诀。
邓淑妃愈发警惕,遣走殿内宫人,再令她信任的人守在殿外。
正如闻老先生推测,邓淑妃不同意在宫里对太子下手。
“当初太子中毒,是太后在打理后宫,而且替死鬼好找,麻烦落不到邓家头上,如今太后没了,偌大后宫是我一人在管,那六皇子和七皇子的生母又都是没有家世、没有靠山的,根本不敢妄想储君之位,真毒了太子,拉她们当替死鬼都没人信。”
邓淑妃靠在软塌上,令宫婢替她按揉肩膀。
太子安然无恙地回到东宫,她是头疼的,夜里睡不踏实,皮肤也露出疲态。
“太子不能在宫里出事,否则邓家必受牵连。”
“母妃放心,在宫外动手亦容易,据说太子要一一拜访那些老贼,父皇为此还夸太子重情义。”二皇子冷笑,“太子出了皇宫,街坊小巷的,可不太平。”
“对了,娘娘,先才下官进宫,听说荣亲王府二公子去东宫见了太子。”邓长诀道。
“他二人见面不是稀罕事,见就见吧,现在人人都知连昭廷在京城,我们得对他和善些,谁让荣亲王不能得罪。”二皇子翻了个白眼,北地那就怪蔡震元办事不利,可他还不能明着责怪蔡震元。
“早知如此,蔡大人的一万兵士不如带来京城,或者合入青州秦大人麾下,平白便宜了荣亲王。”邓长诀懊悔道。
“不提也罢。”二皇子龇了龇牙,若非害怕荣亲王,他都直接反了,哪那么费事。
现在呢,不到迫不得已,不能反啊。
“替太子解毒的祝女医,你们找到了吗?”邓淑妃问。
二皇子和邓长诀皆摇头。
“之前我们的人跟踪她到西郊,后来再派人去西郊查探,却没发现她。”二皇子道。
“让跟踪的画出她身形和模样,想办法找到,她对太子很重要……除此之外,她医术深不可测,一会太子中毒啊受重伤啊,她又跑来救活太子,我们岂不白忙活。”
邓淑妃勾唇笑,宫里为太子归来办了几次小宴,小宴她都在,太子向惠宗帝和旁人提起祝女医时的眼睛啊,比启明星还要亮。
“听说是个妙人。”邓长诀脱口道。
“不是妙人,太子也不能动心,找到她后,留着性命,后面有用处。”邓淑妃交代道。
“娘娘放心,只要她没离开京城,下官一定将她揪出来。”邓长诀特别积极,他对妙人最感兴趣了。
“揪出来后,你不许碰她,省得到时要死要活,惹怒了太子和王府二公子。”邓淑妃哪里猜不到弟弟的心思。
邓长诀满口答应,心里自有打算,到时将女医弄晕了,过过手瘾,反正女医醒来不会知道发生过什么。
……
连昭廷用轻功在小街小巷里绕两圈,甩掉盯梢的眼线,再寻人安排事情,一切办妥未时过了。
连昭廷尚未吃饭,他想想到酒楼买了些祝妤君喜欢的点心和小食,悄悄绕去南郊寻祝妤君。
第252章 相似
京城南郊的地势较复杂,是连绵的山地。
庄户和乡民们各自分住在山坳里沿小溪的空地上。
张家的三间竹舍亦在其中。
当年太子出事,为遮掩四处寻神医妙方救太子的张老太医,惠宗帝将詹事府官员全部罢免,张老太医的儿子张宗简首当其冲,张家的药铺一夜之间也都关了。
张宗简未离开京城,领了妻儿在南郊山林住下。
二皇子等人对于张宗简这种原本官职就不高,现在又被迁怒罢官,成不了气候、没威胁的,并不屑多理会。
邓家对张宗简,从最初的派人盯梢,到后来每隔十天半月安排小厮过来看一眼。
张宗简没有让邓家人‘失望’,一直老老实实地在乡里呆着,极其安分。
这八年,张宗简鲜少入城,每日粗茶淡饭甘之如饴,得空了就免费教附近乡民孩子读书识字。
张宗简看似轻松自在,如闲云野鹤,但其心里是苦的。
除了记挂太子,他还惦念一把年纪仍四处奔波的老父亲。
张宗简有时会后悔自己没有随父亲学医,不过后悔也没用了,为纾解愁闷,教导孩子之余,张宗简会种些药材。
不过他没有经验,种不出好药,零零星星地长出几棵,也全送给乡民们了。
熬了八年,信念没变,人却一点点老去,有朝一日终于听到太子身上毒已解,重回朝廷的消息。
张宗简避开亲人,躲到竹屋后喜极而泣。
激动后他也不在乎会不会被居心叵测的人盯上,直接拿钱进城到酒楼买一堆好酒好菜。
回到乡里不过家门,将好酒好菜分与乡民,请乡民们美美地吃了一顿。
太子回朝,有喜同庆。
张宗简高兴了,他妻子陈氏却发怒了。
原来之前张宗简在朝为官,不贪不占,两袖清风,府邸中馈多靠张家在京城的药铺贴补。
太子出事,药铺关门,张家落魄。
张宗简住在郊野没有额外营生,这些年就靠早年攒的家底过活。
好在开销不大,张宗简发妻亦是有能耐的,夫君为官时,她是体面的夫人,夫君落魄了,她也将一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生气是因为张宗简没与她商量,就将留给大儿子娶媳妇的钱花光了。
买些有用的也罢,偏偏买吃食,还是请的乡民。
一顿吃光,她娘几个香味也没闻着。
陈氏拿扫帚,作势要将张宗简扫地出门,院外传来小姑娘叫门的声音。
叫门的是麦冬。
祝妤君站在竹栅外,与春桃等人穿着同样的青色粗布服,提一个小包袱,简简单单地梳两个垂挂髻。
张宗简和陈氏走出屋子,祝妤君摘下挡住半张脸的面纱。
装扮不论多朴实,都丝毫不减损祝妤君的清丽和灵动。
张宗简看到祝妤君的一瞬愣住了。
他不曾见过外甥女,却能立马认出。
姑娘与他大妹长得十分相像,但气质比他大妹好许多。
“君儿?”张宗简不敢相信地唤道。
父亲有递消息给他,言救太子的是从北地千里迢迢赶来的外甥女。
他哪里能信,大妹的女儿,才多大的孩子啊。
这会亲眼看见,他信了,没有深厚积淀,是不可能有这般从容和自信的气度的。
“舅舅,舅娘。”
祝妤君开心地朝亲人挥手,她前儿写信回北地,与娘说了要来看望舅舅。
陈氏拿扫帚重重地打了下张宗简。
“让你把钱花光,外甥女来了都没好东西招待。”
陈氏说完不解气,又用手拍张宗简几下。
祝妤君笑着上前,将包袱打开,露出几张银票,嘴甜地喊着舅舅舅娘,言银票是外祖父让她交给舅娘的。”
如果是祝家的钱,张宗简夫妇定然不收,但老父亲给的,推还给外甥女也不合适,唯能先收下。
张宗简明白祝妤君的处境,治好太子会成为二皇子等人的眼中钉。
城里不安全,他这儿看似危险,实则早被遗忘。
张家竹院的右后方大约三丈距离,有两间空屋子,屋子在大槐树下,颇隐蔽。
于是祝妤君带三名小丫鬟,在南郊舒舒服服地住下了。
……
除了张家,只有连昭廷和崔元靖知道祝妤君在南郊。
自从祝妤君离开太子府邸,崔元靖懒得去国子监了,将暂不能随闻老先生去东宫的祝明轩交给王祭酒,自己三天两头往南郊跑。
崔元靖不像在北地那会儿,总要求祝妤君嫁给他。
这半年,他成长不少,除了会脚踏实地的做些事情,还真正明白当初小管事说的欲擒故纵为何意。
崔元靖不表白心意,不纠缠祝妤君,但每次过来会顺手带些有趣的小玩意,比如彩绘的陀螺,石雕的小人,祝妤君看个新鲜,然后都便宜了几个小丫鬟。
今儿崔元靖过午时便来南郊,给祝妤君带来一只巴掌大的木牛流马。
藏了机关的小玩意祝妤君还挺喜欢,摆弄了好一会。
连昭廷带着吃食赶到时,看见祝妤君和崔元靖背对着他,同坐在一张石桌前。
一只形状古怪、线条僵硬的木马在石桌上一滞一滞地往前挪。
祝妤君耐心地告诉崔元靖木马内机关藏在哪里,玄机又是什么。
街市上贩卖的小玩意,能有多精妙。
崔元靖看似听的认真,可一双眼睛一直偷偷看祝妤君,人也不知觉地越靠越近。
眼见崔元靖脑袋快要贴到祝妤君的了,连昭廷两步跳到二人身后,大声道:“你们在看什么有趣的呢。”
崔元靖心思全在祝妤君身上,被连昭廷这么一喊吓差点摔下石凳。
祝妤君揉揉耳朵,从容地站起身。
“沛时,你怎么突然从背后蹿出来,你不知道会吓死人吗。”崔元靖磨牙道。
“元靖你愈发胆小了,六小姐就没有被吓到。”连昭廷摊手。
祝妤君不多理连昭廷,她察觉到有人过来,但没想到连昭廷声音那么大。
应连昭廷要求,祝妤君带他拜见了张宗简。
几人刚坐下不多会,麦冬紧张地进来言宫中内侍来了,领着不少侍卫守在院外,要见张大人和六小姐。
第253章 嘉赏
“宫里为什么来人?”张宗简很惊讶。
连昭廷亦惊讶,他以为太子找皇上商量,至少也要过一两天才会召见张宗简。
内侍带来皇上口谕,言太子回到东宫,詹世府官职皆空闲,张宗简作为朝中旧臣,为臣子时有功无过,恪尽职守,现官复原职,即刻回京面圣。
祝妤君则是回京接受嘉奖。
官复原职,张宗简自是百般愿意,当即跪下谢恩。
“皇上口谕咱家带到了,还请张大人和祝女医随咱家进宫吧。”内侍道。
张宗简回头看了眼身后的一家老小。
陈氏善解人意地道:“袍服收在第二间屋子箱笼里,面圣比甚都重要,家里我收拾收拾,迟些进城寻你。”
内侍笑道:“太子殿下派人将张家在京城的府邸打扫干净了,张老太医已住了回去,夫人不必多操心。”
夫妇二人听言自又感谢一番。
张宗简不再考虑,回屋换上多年不穿的绯色官袍。
内侍带来的侍卫,留下一半帮陈氏搬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