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都放在匣子里,这种精装版可不好买,有人打开粗略的翻了一下 ,里头还有画作,印刷也精良。
给我来五套。
来十套。
掌柜的在旁边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收钱,还不忘跟客人闲话几句:你们买这么多干什么?
今儿好几个同窗在复习功课,没时间出来派我来的。
我也是。
他们的木头匣子精装吧,就看着一摞摞的被卖出去收钱收到手软。
那几个别的书坊的小厮看在眼里,一次就买了五本,别人买回去是看的。他们可是要复刻的!
一看今儿这供不应求的样子,他们悉知成本价的内行心里也是一片火热。早一点拿回去,就早一点赚钱。
书斋平日都是最安静闲适的地儿,今儿怎么比左邻右舍还喧闹。不少街边做做生意的掌柜的,都伸着脖子张望,卖书还能卖的这么火爆?
一上午卖光了四百套。
家里的存货一下子去了将近一半。
周围书斋的掌柜的伸着脖子看了半天,还挺酸的。前几天看他挂出广告架的时候就感觉不好,没想到还真让他料对了!
过了一会儿,就看见他们这最机灵的小二回来。手里还抱着五个盒子。
小二看见他就擦了一把汗,道:掌柜的,好不容易抢到的。他在那排了半天队呢。
掌柜的打开一看看见里头的书一眼,不由得也啧啧称奇,道:他这是下本钱了。翻阅两本发现字体都是一样的。明显就是雕版印刷的,开一套雕版可不少钱呢。
不知道什么样的话本能让他们下这么大的血本,立刻打开翻阅了起来。
刚一看就忍不住挑了一下眉眼,这书看着有点意思?本来就想瞄几眼,谁知道,一翻开就停不下来了。等翻到最后一页后面的情节没有了,道:怎么就没了,后面的情节呢。虽然这故事进入到洞房花烛,已是人间四大喜之一了,还有许多可以写的。
最近看多了穷书生和富家倒贴女的故事,猛然看见一个这样的还挺喜欢的。
毕竟谁不想要一个乖巧听话的哥儿呢。
店小二在旁边看了半天,他的这个不苟言笑的掌柜的笑起来还真有点渗人。
等掌柜的回过神的时候,见店小二眼观鼻口关心的。
掌柜的道:立刻安排书生抄,找几个手快的。只要抄完就能卖钱了。
好。身边的小二就在旁边等呢。
见店小二出去要去找相熟的穷书生抄写了,又道:你打听一下,这北翁到底是谁,有没有兴趣给咱们也写一个。这外地来的写话本的就是不一样,有两下子。
他今儿在外头张望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有这个话本卖的钵满盆满的。
嗯。
接连两天卖的非常好。书斋的少东家本来是打算卖一个月的量,现在下去不少。
好多人第一天是奔着宣传买的,但第二天第三天好多人就是奔着故事买的。甚至还有买到的寄到外地的好友,这木盒装的送出去也有面子。
这故事实在是动人心肠。一波三折,尤其是知道俩人其实是亲兄弟不能成亲的那一瞬间心都碎了。好在很快得知俩人没有血缘关系,看到最后成亲,宛如自己也成亲一般。
要是真有个对他们这么死心塌地的哥儿,也想对他们掏心掏肺的好。怎么自己就遇不到呢。
于是这话本的热潮一下子席卷了整个县城。要是没看过这个话本简直太落伍了。
当初书斋少东家算的是县里的读书人也不过三四百人,肯定不能都买啊。
但他忽略了一点,除了读书人也有一些纨绔子弟喜欢看,甚至之前有人邮寄给外地的好友,收到回应说他们当地没有让多邮寄几本,这个话本还成了一种土特产,在那些有钱阔少那里流行了开来。
掌柜的就服方书净,老话说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这话还真是不假。
写了个话本,一下子挽救了他们书斋长久以来经营不善的情况,周围那些大书斋原本看不上他们。现在一个个也都出来称兄道弟的想想就痛快。
过了一会儿,见少东家过来了。
他们少东家自从科举失意之后先是大半的精气神都被抽走了似得。如今话本的大卖,一下子给他重新注入了精神。走路都带风。
掌柜的看见少东家,忙跟着去里屋的会客厅,直接给他冲泡了一杯茶。满脸笑意道:少东家,我还正想找您呢!
少东家道:怎么了?
掌柜的道:今儿来了个走商的小贩,直接买走了二百套话本,说要去外头行商用。咱们原本打算卖上几个月的,刚才我去盘点发现库房里也只有二百多套,不够卖啊。这才卖几天,现在全县的人走在哪儿都在谈论书中的剧情,照着这个热度的话,要不了几天就会售罄。他经商这么多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的!
少东家早就知道他们家的话本卖的好。但卖的这么好心里头还是重重的跳了一下,也是这老天爷帮他,兴奋的声音都有些变了调子:有雕版在印刷不费什么。对了市面上有没有翻刻的?
现在还没有,他们就是请人抄书也来不及。
幸亏他当初听了方书净的话,先囤货再贩售。不然市面上翻版泛滥,他还真不一定能赚到这么多钱。
真是一步先,步步先。
少东家当下决定:再印刷五百套的精装本。再印一千本简装本,十五文钱一本。
掌柜的听完眼睛都亮了:妙啊。他们也做过翻版知道就算请人抄书也要二十文钱一本。加急的甚至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多给了四五文。
有书版在他们用一些便宜的纸张印刷,装订好就算卖十五文也能赚五文钱。而同样的其他书斋最少卖到三十文才能赚到这个钱。而且他们速度快了在写字上难免有些疏漏和涂抹的痕迹。而他们的雕版只要印刷清晰了,完全不用担心错字的问题。
这是走他们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
都能想到这些书斋掌柜的兴冲冲那翻版拿出来却无人问津的样子。想想就爽。
就在这个时候,听见外头有店小二敲门声!
进来。少东家发话。
店小二一进来就道:少东家,掌柜的,方公子来了。当初是掌柜的说的,只要看见方公子一定要礼遇,立刻通报给他。
掌柜的还没发话,少东家起身了,道:快,请进来。说完更是心急的他亲自过去迎接。
方书净在外头坐着喝茶,刚从活计那接过抄书的活儿。还没下笔呢。就看见掌柜的和少东家满脸笑意道:公子,借一步说话!
方书净只好放下笔跟他进去了。这次少东家直接拿出了三十两银子,又把最近卖话本的情况说了一下:大伙儿都可喜欢看了,我们还在加印。您放心每卖出去一本我们都登记在册,到时候给您算分红!
掌柜的和少东家现在看方书净就跟看财神爷似得。
连少东家也不得不感慨,当初幸亏有方书净在旁边出谋划策。这宣传,雕版,囤书都是他的主意。
不然就算是赚钱,怕是也没有现在这么多。
少东家知道方书净跟徐家的恩怨,不由得感慨,像方书净这样的人才哪怕是给他放在一方小天地中也能有所作为,单是这些事情,就足以让他服气了。